家门口的坚守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本该是甜蜜的春节多了几分萧瑟,全中国的各行各业也用着自己的方式一起去面对疫情。而在我们国际经贸学院也有很多的同学在此期间做出了属于自己的贡献,微不足道,但是足够让人感动。因此我们青年志愿者协会为了宣传他们的行为,在2020年的3月和4月通过线上采访的方式,采访了20多位志愿者。我们首先先收集各位志愿者的资料,并进行汇总分类,然后分别进行采访。
而在4月6号这特殊的一天,我们采访到的志愿者或是守护着自己的小区,或是守护着自己的村、自己的县,他们都变成了家门口的“守卫者”,坚守在防护岗位。
为了全方位的了解志愿者们的行为和想法,我们问了四个问题,首先便是志愿者的工作,其次是问在志愿活动中的深刻事情,第三个是他们对自己做志愿活动的想法,最后一个便是他们想对医务人员说的话。
其中采访国投171班的陈正达时,他说,他每天的工作就是在村门口站岗,拦截来往人员车辆进行体温测量。虽然每天的工作都一样,感觉很枯燥,但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经历,而且需要坚持。做久了就觉得这其实是一份责任,尽自己的一份力为社会、为国家做贡献,这是当代大学身的职责,是肩上的责任。而他印象最深的便是对违反规章的人的阻拦,这是他为了保护全村人做的一种坚决。
18创班陈龙科在岗时对自己的搭档们印象很深刻。他们的年龄比大学生大很多,都是在职党员,每天勤勤恳恳的坚守在工作岗位。有时突然下大雨,他们穿着薄薄的雨衣冒着大雨给来往人员检测体温,他被这群叔叔们的敬业精神所感动,与他们一起坚守,累计长达70小时。他同叔叔们一样,能保证家乡人的安全,就是他们一直以来的信念。
193班的胡杨也是在小区的门口值班,当问到她对疫情的感受是,她说到疫情是一件残酷的事,那是从与一位叔叔聊天开始的。他所在的小区有一位老人不幸感染,叔叔作为儿子每天来送食物和生活用品。他说,他父亲肺纤维化很严重,就算治好了也很难正常生活,是新冠的后遗症。他加入了社区队伍,更认真地对待每一处细节,监督外省来赣人员居家隔离,同时也送去温暖和鼓励。保护别人的健康安全,是他的信念。
当问到他们想对伟大的医护人员说什么时,他们都表达出了同一个意思:就是对医护人员的感恩和希望他们都凯旋归来的期待。而这,也是我们全中国人民的共同期望。
其实为这次的疫情做出贡献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因此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能有独特的方式为这次的“抗疫”做出自己的贡献,同时,也只有我们每个人都能遵守疫情期间的各种规定,才能战胜这次的疫情。
现在国内疫情形势稳定,但国外疫情正在迅速蔓延,我们不仅敬畏那些奋战在湖北一线的医务人员,更敬畏那些支援其他国家的医护天使。相信中国医务人员在向其他国家分享抗疫经验后,他们都能战胜疫情!我们一起加油!(文/国际经贸学院 青协 编辑/柏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