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下午2时30分,外国语学院学生党支部、分团委学生会以及全体外院学子一起,积极参与“思政大课”课程直播,学习党中央关于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向奋战在抗疫第一线的最美“逆行者”们致敬。
本次“思政大课”特别邀请艾四林、秦宣、王炳林、冯秀军四位教授,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四门必修课教学内容,像全国大学生解读了党中央关于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分析了中国抗疫彰显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讲述了一系列防疫抗疫一线的先进事例。
名师宣讲、亿心学“疫”
四位老师自不同角度出发,向我们介绍疫情相关理论知识。其中,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艾四林从人与自然的关系出发,以“在抗击疫情中深化理论知识”为主题进行宣讲,主要讲述了病毒的来源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并号召同学们科学饮食,拒绝野味,用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构建战“疫”命运共同体。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秦宣则以“疫情大考告诉我们什么”为主题,从我国疫情现状出发,讲述我党执政下采取的强有力的防控措施,体现了我党出色的领导能力、应对能力、组织动员能力以及贯彻执行能力。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仍具有各种挑战与伟大斗争,并强调中国共产党是最高领导力量,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炳林以“总结历史经验,增强必胜决心”为宣讲主题,从历史上出现的“三年一小疫,十年一大疫”的历史情况进行分析阐述,并表示我们应当正确判断形势,深刻认识国情,辩证的看待问题;增强忧患意识,强化底线思维;尊重自然,尊重规律;坚持党的领导,充分依靠群众。“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课程的最后,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冯秀军以“战‘疫’里的最美青春——谈中国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为主题,讲述了一代代青年为祖国奋斗,奔走一线的故事。故事中,一名名90后,00后抗“疫”战士奔赴战场,不畏生死,拨开身上一层层任性冲动的“小标签”,展现了战“疫”里“破茧成蝶”的青春。
总之,四位专家深入浅出,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向同学们讲述了中国在疫情面前的大国风范,中华民族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强大凝聚力,以及青年一代用青春书写的责任与担当。
畅所欲言,移“疫”心齐
课上思绪流转,课下畅所欲言。针对此次思政大课的学习,外国语学院学生会特意邀请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万绍红老师为外院学子进行答疑解惑,分享感悟和体会,进行了长达半小时的师生交流。
日语171班团支书指出:“这次的疫情让我看到了我们国家团结的力量,看到了人类团结的力量,我们一定能够战胜疫情。并且我相信,通过这次的灾难,能够让大家以后更加的和睦。”商英181班团支书提到:“在关键时刻,无数青年贡献自己的力量,而同样身为青年的我们也要学会担起责任,有理想有信念,书写大写的青春梦。用知识蓄积力量,让梦想在但当中绽放!”……“在举国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特殊时刻,我们不能亲临主战场,但我们能坚持在大战中坚定信心、不负韶华。”商英191班长陈冠榕分享到。
针对国内外疫情处理方式不同所形成的现状,同学们也进行了激烈的讨论,积极发表自己的感想。外院学生会思政研究部部长黄基烽说道:“直播里面提到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现在国内疫情工作已经开展的很好,但国外还有很多国家可以说是深受疫情影响,我们国家也不可能置身事外,毕竟封闭必然落后,我们要做的就是贡献自己的一份力。”商英182班团支书陈妍也指出:“像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不能像中国共产党一样充分依靠群众,打起全民抗疫的人民战争,也不能依靠党员起模范带头作用,以此来领导人民行动,这种伟大的团结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最闪亮的特点之一。”
“疫情”带给我们的不仅是磨难,更是一种反思、一种成长。而通过这次的“思政大课”,同学们边学边思,使同学们对抗击疫情斗争中深化理论认识、中国青年的责任与担当等内容的理解和认识进一步加强,更使全体大学生们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从而自觉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并将之转化为拼搏奋斗的思想和行为自觉。
党团同行,思政有得
心中万千思,笔下寄真情。外院学子从学生党支部到共青团员,从学生会主席到部长都深有感触。疫情无情人有情,疫情阻隔的永远只是客观上的距离,却永远阻隔不了彼此之间心的接触。
外国语学院学生会主席汪亮由感而发:“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国两相依。国难当头,亿万中华儿女齐心协力,共渡难关。我们都在面临一个黑暗时刻,整个国家都在面临一个黑暗时刻,这是一场战争,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人心齐、泰山移’,相信举全国之力,我们一定会早日打赢这场战役。我们对祖国有信心,对美好的明天有信心!”
学生党支部书记张雨婷指出:“这场战‘疫’没有人可以独善其身,人人都是抗击疫情的主体。作为一名青年大学生,我们不是专业人士不能奔赴前线,但我们可以做到的是,响应号召做好自我防护,在‘停课不停学’的状况下,在家认真学习加强身体锻炼。同时作为一名学生党员,我们或许不能奔赴最前线,但是我们仍然可以在家乡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报名志愿者帮助做好本社区的防疫工作、在网络上开导因长久隔离而出现轻微问题的陌生人,在一件件小事中发挥自己的先锋带头作用。”
外院演讲与辩论协会部长徐秋悦认为:“当代大学生应该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我们是祖国的未来,祖国守护了我们的成长,我们应随时准备为祖国做出贡献。经受住疫情的考验和洗礼,交出属于自己的一份优秀答卷。”
借用基辛格《论中国》中的一句话:“在中国,人们总是被他们最勇敢的人保护着。”疫情关头,无数的“逆行者”和青年志愿者们不畏生死奔赴战场,挥洒青春与血泪。“天佑中华,多难兴邦;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没有什么困难能压垮伟大的中国人民;没有什么艰难险阻能阻碍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此次疫情阻击战中涌现出来的模范人物、崇高思想、先进事迹,一定会为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增添新的正能量。
危难之中,青年给人信心,青春给人希望;疫情面前,青年责无旁贷,青春当仁不让。一代代中国青年火一样的热情、火一样的青春、火一样的年华势必会在党旗指导下、团旗引导下,众志成城、“青”力而为、战“疫”到底,为“疫情”阻击战贡献青春力量!(文/外国语学院 李垠岑 黄江霞 编辑/徐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