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江西财经大学新闻网! 显示时间
    • 新闻网:727058217@qq.com

      新媒体:jcxinmeiti@126.com

江财要闻

首页>>江财要闻>>江财新闻>>新闻列表

【回眸2019】教务处: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落实一流本科行动计划

​ 【编者按】2019年江财以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聚焦“一个根本任务”、推进“两个一流建设”、抓好“五个持续提升”、筑牢“一个坚强保证”,在推动学校事业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上迈出了更加坚实的步伐:成功培育一批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和教学成果,“一流本科教育行动计划”深入推进、全面实施。成功增设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2个博士后流动站,形成了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共建共荣的学科生态。成功打响重大课题申报和优秀科研成果产出的“翻身仗”和“主动仗”,科研高质量发展迈入新阶段。成功斩获第十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实现了学生学术创新和实践育人的重大突破。成功获评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打造了江财工程质量管理文化的“新地标”。1月9日上午,我校2019年度工作述职考评会议顺利召开,校属各单位负责人用非常凝练的语言进行述职,辅以精心制作的PPT演示,对2019年本单位工作进行总结。新闻网现推出“回眸2019”栏目,展示校属各单位2019年的亮点工作与突出成效,敬请关注。


  年度工作总体情况

  2019是学校全面落实一流本科教育行动计划之年。一年来,教务处(本科教学评估中心)在学校党委、行政的领导下,在各学院、部门的通力支持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及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紧扣一流本科教育行动计划,狠抓主题教育、人才培养机制创新、一流专业建设、金课打造教学研究与改革、教学条件升级、教学质量评估等工作,有效保障全校本科教学秩序良好平稳运行,扎实推本科教育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优异成绩。

  年度重点工作

  着力“四个注重”,确保主题教育取得实效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启动以来,教务处党支部以建设一流本科为己任,严格按照学校统一部署和要求,全面开展了主题教育活动既注重按照要求“规定动作”做到位,又注重结合服务师生和一流本科建设实际使“自选动作”有特色既注重“刀刃向内”深刻检视问题,又注重列单子、建台账、定措施、严整改既注重深入师生开展调查研究,又注重从发展趋势、组织目标、规范性角度等方面找差距既注重学习教育步,又注重“学思用”贯通,“知信行”融合,提高运用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进步能力。

  凝练教学成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组织申报校级、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总结和凝练本科教育及人才培养成效2019年,97个项目获校优秀教学成果奖(数量创新高);获省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获二等奖13项。

  根据《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的意见》精神,充分发挥学校经济学学科优势,整合全校优质资源,探索“五制三化”模式经济学拔尖人才培养新机制经济学拔尖人才培养基地已被省教育厅推荐申报教育部拔尖人才2.0计划。

  制定《江西财经大学关于加强美育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强美育教育。与中文天地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同打造集“课程教学、美育讲堂、美育社团、艺术展演、艺术创孵”为一体的美育教育培养体系。2019新生试点开设了11美育才艺培养课程,取得良好效果。

  探索新文科,推进一流专业建设

  积极响应教育部专业“双万计划”,按照“突出重点、改革创新、继承发展、引领示范”的原则开展一流专业建设,建设跨学科交叉专业,探索新文科建设。

  出台《江西财经大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方案》及《江西财经大学一流本科重点项目考核方案》,为建设一流专业制定规划和提供制度支持。

  积极组织申报省级和国家级一流专业,26个专业申报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获批17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9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获批11个省一流专业,其中10个优势专业,1个特色专业

  持续推进跨学科交叉专业建设新立项2个跨学科交叉专业金融科技、数据法学专业2019年以实验班形式开始招生,并向教育部申办新专业已通过专家审核两次组织召开跨学科交叉专业推进研讨会,不断完善跨学科交叉专业建设机制。

  贯彻金课”标准,打造江财特色金课

  以“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要求为指引,积极推动课程建设改革,打造具有江财特色的金课。

  制定一流课程建设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建立核心课程体系,培养专业核心能力和基础通识能力,其中《写作与沟通》已于191学期试点开设;拟推出新生研讨课、学科前沿课、竞赛指导课等不同类型的创新研究课,提升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出台荣誉课程管理办法,推行高阶荣誉课程计划

  加强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共享。立项建设30门校级慕课,大力推广使用全校目前57校级慕课成功上线运行14门在线开放课程认定为省级慕课,3门推荐参加国家级慕课评审

  通过试点先行、分阶段有序推进等思路,积极开展课程思政建设2019年,立项建设20门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3课程入选“江西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加强管理审核,提高教材建设质量

  加强本科生教材管理。制定本科生教材建设与选用管理办法,规范自编教材编写与选用流程,提高本科生教材管理水平。

  深化本科生教材建设。两次召开教材工作会议,落实教材建设主体责任,深化教材建设和管理的方案与思路,提高教材建设质量。2019年,立项建设7信毅教材。

  加强教材质量跟踪。优先选用国家级和省部级规划教材等高水平教材;进一步落实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相关专业统一使用“马工程”重点教材工作。

  浓厚教改氛围,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组织多场金课建设培训会,与高等教育出版社等合作,金课理念、教学设计、工具使用等多个方面对老师进行多次培训,有效提升教师金课建设和开展教学改革综合能力

  大力推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建设混合式示范课程。共立项55门校级SPOC项目认定19名教师翻转课堂教学资格。

  加强教学改革研究2019年,9个项目获批2019年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立项建设60校级教改课题27立项为级教改课题。

  强化实践项目建设,统筹开展实践育人工作

  全面负责江西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共享管理中心日常工作组建质量委员会和专家库,组织全省高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的规划、建设遴选推荐共享与使用工作

  组织开展校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以及省级和国家级项目申报推荐工作与计算机实践教学中心联合立项建设18项校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其中15认定为省级项目10项获推荐参加国家级项目评选。

  加强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项目建设。2019开设了693个实验项目,开放实验项目226个,参与人数达7295人。组织127实习队共计2498人次参加了顶岗、调研等各类集中实习实训活动组织11支实习队伍举办全校汇报展示交流活动。

  严守质量监控线,完善本科教学荣誉体系

  狠抓督教督管督学工作。共对7097个教学班次、1907门课程的教学情况进行了检查,对201位任课教师的教学档案进行了查阅;坚持组织开展试卷评估、毕业论文(设计)评估、实验项目评估等;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听课、说课和评课月”活动,推动听课全面落实。

  为引导和激励教师热爱本科教育,“金牌主讲教师”“教学十佳”“青年教师教学奖”评选办法进行修订增设本科教学管理先进单位奖先进个人奖”。

  以“两个立足”为指导,推进本科教学评估工作

  以“两个立足”(即:立足具体,着眼全局,把评估工作放到本科教学工作的全局来思考;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评估工作放到学校事业发展的高度来考察)为指南,开展多种调查和教学评估工作。

  开展专业摸底调查、学情调查、毕业生跟踪调查、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并形成专题调查报告,为学校专业建设发展及教学改革提供决策依据。

  开展专业综合评价工作、本科教学状态监测与分析工作、学院教学评估工作、课程评估工作等,形成2018-2019年本科教学状态数据分析报告、2018-2019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多维度本科教学质量评价与保障体系逐步形成。

  开展专业认证试点工作,本年度,遴选与推动了经济学、财政学等2个专业的认证试点工作,为2020年开展专业认证工作提供经验和范式。

  开展“基于OBE的本科专业教育和认证”专题报告、“构建OBE人才培养体系,促进专业建设上新台阶”专题讲座、“OBE理念国际商科专业认证”专题研讨会等,为全校教师理清OBE理念的运用及推进专业认证工作提供帮助。

  抓实日常管理,保障本科教学平稳有序

  做好日常教务工作。全力保障排课、选课、考试等日常教学秩序,全年共开设课程1907门,共完成排课4620门次、选课320918人次、辅修专业1646人、学业预警469人;发布教学检查通报37次、发布考场情况通报17次。

  完成了新版教务系统的数据初始化工作。已完成服务器准备、数据梳理、数据清洗、数据迁移、系统测试与培训环节,已于201911月正式进入试运行阶段。

  强化课堂纪律,严格学生学业管理

  全面实施微信点到,加强课堂纪律管理。自2019年开始,利用物联网设备,全面使用“我来上课”微信小程序进行签到,提升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

  修定学生管理制度,严格学业要求。修订学分制管理办法,出台学业管理工作实施细则2019届毕业生开始,全部取消毕业清考建立了学业预警机制,实施成绩警告和退学警告。

  改善教学条件,创建舒适教学环境

  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持续提升教学条件保障水平,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供良好支持。

  改建智慧教室。将桥园第三教学楼整体改建成57间智慧教室,打造为课堂互动教学、教室智能管控、教学过程监控、数据分析与可视化的一体化平台,191学期投入使用,产生良好社会反响

  打造教学楼休闲空间。为打造自由、灵活的主动学习和交流空间,对桥园第教学楼麦庐第三教学楼休闲空间进行改造,摆放休闲沙发和桌椅。第一批改造空间提供近400座位。

  改善教学楼条件。为给广大师生营造更干净、更整洁、更便利的教学环境,按照高标准对桥园第五教学楼卫生间和饮水间进行改造。同时,将教学楼教师休息室升级改造列入民生工程。

  年度工作突出成效

  一年来,教务处(本科教学评估中心)全体同仁团结奉献,抢抓机遇,全面落实一流本科教育行动计划。2019年,获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和“综治先进单位”表彰将主要成效总结如下:

  专业建设水平不断提高

  持续推进跨学科交叉专业建设,加快专业转型步伐。已立项建设6个新交叉专业,其中2个专业已开始招生,并申报教育部新专业,以高同意率通过专家评审。

  2019年,26个专业申报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获批17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9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1个专业获批江西省一流专业其中10个优势专业,1个特色专业。

  2018江西省专业综合评价公布,学校共有5个非经管专业参加,获得1个第一、2个第二、2个第三的好成绩至此,在已完成的江西省首轮专业综合评价中,共有38个专业参评,其中23个排名第一,7个排名第二,4个排名第三,排名前三专业数总占比为89.47%在全省名列前茅

  课程建设质量不断提升

  完善一流课程建设方案,校、省、国家三级一流课程体系基本形成。2019年,14门课程认定为省级精品慕课,15个项目认定为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2课程获江西省高校课程育人共享计划立项,3门课程项目入选“江西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3门课程推荐申报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0个项目推荐申报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0门课程推荐申报国家级一流线下、混合及社会实践课程。

  教学改革氛围不断浓厚

  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大力推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教师参与教学改革意愿和热情不断浓厚。桥园第三教学楼教室全部改建成智慧教室,助力小班化教学改革

  2019年,获江西省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13项;立项27项省级教改课题9个项目获批2019年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经济学拔尖人才培养基地被省教育厅推荐申报教育部拔尖人才2.0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