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吴辉,江西余干人,江西财经大学副教授。2009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获得博士学位;2009-2011年在复旦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博士后工作站从事研究工作。获全国首届网宣作品评选一等奖、江西省首届网宣作品评选一等奖、江西财经大学“师德标兵”、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二等奖。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为了理想去拼搏会使一个人变得更加令人赏心悦目。”仰望星空,同时也脚踏实地,他就是人文学院副教授吴辉。
读书如种田,坚持记心间
早期求学之路曲折艰难,却总有那么一股力量支撑着他坚定前行。成长于农民家庭,他常年在学习之余跟随父母在农田耕作。父亲曾对他说:“你想要摆脱这种辛苦的生活,好好读书是你唯一的出路。”朴实的语言里是父亲对他的殷切期望。于是吴辉躬耕学业,目不窥园,成为了当年当地的中考状元。然而事与愿违,他与第一志愿院校失之交臂而最终录取到师范院校,在开学之初也有过消极低落。然而他不忘田间劳作的时光里父母的言传身教,淳朴勤劳的家风教他坚信埋头苦干终能收获稻香。他及时调整心态,重振精神,积极投入学习生活。他师范毕业后在小学任职教师,到1991年整整一年,之后他自学五六年,从专科升至本科并考研读博。他说:“读书和种田一样,坚持就会有收获。”道阻且艰,而诚心可鉴,他的坚持终成就如今的满腹经纶,才学博渊。
为师为父薪火相传
除了拥有朴素励志的品质外,吴辉教授还是个儒雅到骨子里的人,是一个体会生活苦涩艰辛后有所成、身披荣光但始终带着平和微笑的人,是一个可以被称为先生的人。而他的学生私底下都称呼吴教授为“辉哥”,他们亦师亦友,关系融洽。吴辉教授提到自己有一个和学生年纪相仿的女儿,对学生的唠叨就如同对女儿一般。2014年,吴教授的女儿考入大学。高考对于孩子来说是人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而对父母而言,有喜亦有忧。喜在孩子的苦读十二载得有好结果,忧在孩子成为一个独立的人时,身为父母应该给予怎样的指导和教育。吴教授在酝酿数月后,将心中的千言万语融汇成了《一封家书》,让自己的经历和感悟以文字的方式静静流淌。“比起生硬的说教,或许更容易让她接受。”谈及用文字的方式诉说期待和嘱咐时,吴辉教授这样说道。曾经受到的来自父母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他的行为处事方式,而这《一封家书》,又让这温良品德一脉相承,融进一家之风。吴教授谈到他希望他从父母那里学到的东西,也能让自己的孩子领会在心中。吴教授父母教会他的不止是勤劳、刻苦和靠努力来改变己身现状的可能,还有教育本身。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吴辉教授在潜移默化之中明白了教育的重要。所以吴教授于书信的字行间教给女儿的不仅仅是经验、指导和品质,同时也是在传承教育本身。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吴辉教授身体力行,教书育人,传道解惑。与此同时也在传授着教育本身。一封家书融入千言万语,而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文/网通社 汪淼茵 王子硕)
相关链接:【学习强国】“寒门”教授吴辉:业精于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