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文学院尹忠海教授做客江西广播电视台新闻频道《政策面对面》节目,就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作出深度解读。
爱国主义教育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党的精神财富,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11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围绕实现中国梦的奋斗目标,明确提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基本内容。
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是教育的基石,对于如何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尹忠海教授提出了两点建议:一是,“润肺清肝”两手抓;“润肺”,根据接受主题教育的受众属性,量身定制能“流”近听者心里的故事。“清肝”,有精品意识,如井冈山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打造了一系列精品课程及实践活动。二是,“三贴近”原则,贴近青少年实际,贴近地方实际,贴近老百姓需求的教育,以此为原则,让我们的国情、省情、乡情走进青少年内心。
如何抓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阵地建设,关键是抓住课堂这个主阵地。高校如何上好课程思政?尹忠海教授表示,高校有大量的内容可以和爱国主义相结合,比如人文学院新闻与传播系的相关课程,将典型人物的爱国思想寓于课程之中,结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这样就使得我们的爱国主义教育有血有肉,既有“显性”又有“隐性”,这是符合“纲要”要求的。另外,在课程思政中,课程史、专业史、学科史当中也有大量的爱国人物亟待挖掘。
人文学院一直秉承紧抓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从教工、学生党支部开展的系列活动、学生实践活动中汲取养分,哺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做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中文系开展暑期国外交流活动、社会学系坚守公益实践、新闻传播系、文化产业管理系走在扶贫实践的第一线。人文学院设立了一系列体现爱国主义要求的课程,如书法、中国文学等特色课程。团学工作也一直围绕“红色”主题教育,打造了《井冈红》系列品牌微电影。人文学院将紧扣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精神,将人文之光带去更远的地方。(图文/人文学院)
相关链接:http://pc.yun.jxntv.cn/p/200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