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上午,受金融学院邀请,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国家管理、信息与决策重点实验室主任杨晓光研究员在为学院师生做了题为“Rise of Bank Competition: Evidence from Banking Deregulation inChina”的学术报告。金融学院部分教师和2018、2019级金融学硕研究生一同聆听了本次讲座。本次讲座由金融学院副院长凌爱凡教授主持。
讲座伊始,杨晓光研究员指出今天演讲的主题是以银行竞争为切入点,探讨银行竞争对社会、企业、银行之间的影响。随后,杨晓光研究员带领师生们追溯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史,他表示2006年以前我国银监会规定股份制商业银行每个城市至多设立一个,且设立需要中央批准和设立分支机构有数量限制。直到2009年4月,银监会进行银行制改革,股份制商业银行不在受限制,无须中央报批,只需当地银监会批准。这此变革极大促进了股份制商业银行同五大国有银行的相互竞争,进而激发股份制商业银行业务创新。
紧接着,杨晓光研究员指出自2009年银行体制改革以来,我国银行业进入中小银行竞争的局面。为研究这一政策效果,杨晓光研究员采用DID模型进行量化政策效果检验,随后,杨晓光研究员向我们展示银行体制改革以后的银行资产/GDP曲线图,讲诉改革以后出现的曲线结构性变化。
最后,杨晓光研究员分析信贷效果变化对企业的影响,他指出信贷效果变化影响对于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是异质性的,尤其是私营企业。因自改革以后,股份制商业银行对私营企业的融资服务大有改善。银行体制改革给股份制商业银行一个开发竞争的机会,使得五大国有银行处于被动位置。为进一步的促进银行业的发展,杨晓光研究员指出深化改革必须要坚持到底,另外还提出要更新评估银行绩效体系、改进完善管理制度以及深化制度改革等建议。讲座尾声,杨晓光研究员与在场师生们进行了积极地互动交流,此次讲座给师生们的学术研究方向开拓了新途径。(文/金融学院 马超雄 图/金融学院 徐晓萱 编辑/辛宇丽)
延伸阅读:
杨晓光,运筹管理领域著名学者,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科学院管理决策与信息系统重点实验室主任。杨老师主要从事组合优化、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金融市场分析与风险管理、以及决策支持系统等课题的研究,取得了许多突出的重要成果。曾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资助、中国青年科技奖、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茅以升青年科技奖和复旦管理学杰出贡献奖等多项重大奖项,国务院特殊贡献专家。在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 Operational Research, Management Science,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Research,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管理科学学报》《金融研究》、《国际金融研究》 等国内外金融、运筹与管理等领域的顶级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3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和面上项目多项。杨老师目前还是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理事长、中国运筹学会副理事长、欧亚系统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主编,《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and Complexity》和《运筹与管理》、《管理科学学报》等杂志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