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30日及31日,学校离退休人员工作处组织全校老同志参加“美丽江西幸福行”考察活动,让老同志深切感受到江西乡村振兴成就,领略到美丽江西旖旎风光,增进了老同志间的学习交流。
10月18日,我处组织80岁以上的老同志参观天香园。原定8点半集合,老同志们都分外积极,有些怀着激动的心情提前半小时就到达了上车地点。91位老同志在车上有说有笑,一会就到了位于南昌市青山湖南大道的天香园。天香园原名西湖园艺场,始建于 1976 年,占地面积 112 亩,现有大小盆景 3 万余盆,培养花卉、亩木2.6万余株,是江西省规模最大的赣派盆景基地和花卉基地,被称为盆景之国。多年来,该园广植林木,培育花草,保持了良好的自然环境,吸引了大批鸟禽,高峰期多达32个品种、5万多羽,又被称为“鸟类的天埻”。园内还建有茶艺馆、金佛埻、云泉书画室等仿古建筑。树木掩映,绿草如茵,花香满园,不愧为南昌的“市”外桃源。
天香园面积不大,但景色优美。刚刚步入公园大门,大家就感受到了幽静的氛围。园内雕塑奇石分布于花木绿草之中,处处玲珑雅致。行走于曲径通幽的走廊,在满目翠绿竹林丛中,幽静的清风扑面而来,使人感到远离都市喧闹之幽静的惬意。老同志们三五成群结伴谈笑,使得宁静的园区洋溢着勃勃生机。此番景致,令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到了这里,再焦灼的心灵,都会莫名的变得平静起来;再匆匆的脚步,也会不知不觉地放慢。
10月30日-31日,我处组织80岁以下的老同志参观考察“碧龙镇—易家河”新农村建设。碧龙潭位于江西省庐山市小天池东北面,景区以 250万年前的第四纪冰川遗迹和丰富的历史人文及自然景观相融成,号称庐山“第一潭”,俗有“到了碧龙潭,不愿把家还”之说。该景区全长2000余米的山谷布有自然景点30多处,风景奇特,原始幽静、群峰峥嵘、峭壁悬崖、云雾飘渺、水清甜爽、石怪有形,瀑潭似蛟龙戏珠。晚清著名学者陈三立在他78高龄时慕名到此浏觅后,曾发出了“疑是骊龙抱珠睡,获此奇胜冠山北”的赞叹。
上午,353名老同志精神矍铄、步伐轻盈走进碧龙潭景区,放眼望去,溪水澄碧,粉墙黛瓦,山峦环抱。虽然时值水量稀少,但是老同志们漫步在连绵的山路上,沐着阳光牵手拍照,伴着山风畅谈叙旧。许久未见的老同事老朋友在此重逢,更有聊不尽的心声、道不完的回忆。年轻时是同伴,是知己,而今深切的感情因岁月沉淀愈发深沉醇厚。老同志三五成群畅谈学校的发展变化,共享儿孙的成长进步,同叙晚年的幸福生活,脸上都洋溢着开心、欢乐的笑容,身边的流水在老人面前似乎都慢下脚步倾听。
金秋十月,蜜桔漂香。易家河背依云居山,面临庐山西海,交通便利,山上植被葱郁,地下温泉蒸腾。独特的地理环境,使这里拥有最好的空气、最优质的水源和最明媚的阳光,是绝佳的蜜桔种植区域。易家河蜜桔水分多,皮薄,无渣。全村90%以上的农户从事蜜桔生产和销售,蜜桔种植面积总计超2000亩,年销售收入近2000万元,是远近闻名的蜜桔专业村。谈起易家河新农村建设,村干部无比荣耀地说:“多年来,我们紧紧围绕‘以果为本,强村富民,建设和谐新农村’的工作思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将蜜桔产业优势融于新农村建设中,充分打响蜜桔生产专业村的品牌,最终实现富民安民的使命”。
下午,353名老同志行走在阳光灿烂的村间小路上,看到了易家河的小溪流水潺潺、满山金黄硕果蜜橘园、栋栋美丽新型农居……让人真切地感受到我省新农村建设的成就,也对我党提出的乡村振兴内涵有了更深的体会,为老百姓过上幸福祥和的生活而倍受鼓舞。所谓偷得浮生半日闲,颇有陶公归园田的闲适情怀。愉快的日子总是过得很快,暮色苍茫中,我们踏上了回程,而这份美好的记忆,有幸将它珍藏,将成为我们永远的回忆……
活动结束后,老同志们纷纷表示对这次参加考察活动非常满意:在紧凑而丰富的旅程中,大家收获了美景,放松了心情,加深了交流;对学校给予老同志无微不至的关怀表示深深的感谢,并希望以后能多组织这样利于心身健康的活动,更多的促进交流,增进感情,丰富晚年生活,成为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不可或缺的项目。
为开展好本次活动,离退休人员工作处进行了精心谋划,从组织服务项目招标,到安全方案拟定、医护措施到位,再到时间地点、陪护人员、后勤保障......每个环节都经再三推演。刘仁彪、刘晓峰全程带领在职员工一路陪护老同志参观考察,并代表学校感谢离退休老同志为百年名校建设作出的巨大贡献,希望他们继续凝心聚力,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学校事业发展。祝愿敬爱的全校老同志身体健康、家庭幸福、笑容常驻!
(图文/离退休人员工作处 刘仁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