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江西财经大学新闻网! 显示时间
    • 新闻网:727058217@qq.com

      新媒体:jcxinmeiti@126.com

校园广角

首页>>校园广角>>基层风采>>新闻列表

雅悦人文讲坛·兴悦读书报告会举办

​  9月27日晚,雅悦人文讲坛·兴悦读书报告会于图书馆五楼M504举办,人文学院副院长陈文钢副教授、亚太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唐俊副教授到场指导,李姗琪,牟容葶两位同学主讲。人文学院部分研究生,本科生齐聚一堂,展开了一场思想交流与观点碰撞的盛会。

  第一位做报告的是18中文班的李姗琪同学,她主讲《发掘新闻》和《大棒》两书。

  首先,她阐述了两个多月以来的阅读体会。接着,李姗琪同学讲解了舒德森在本书中考察的美国新闻业“客观性”理念的诞生和发展的历史。《发掘新闻》不仅讲述了美国新闻界的一面旗帜——“客观性”原则从无到有的故事,还开创了美国新闻史研究的社会科学路径。在对美国新闻史的讲解中,她指出新闻业的发展演进时刻伴随着社会的发展——部分受新闻业发展推动的社会互动,同样促成了新闻发展的再进步。新闻业与社会变迁相辅相成。

  在对《大棒》一书的讲解中,她以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演讲中的一句话——“言辞温和,手持大棒,你才能走得长远。”为引,引出本书的核心主旨:软实力的局限和军事力量的必要性。李姗琪同学围绕三个部分:美国付出的现象和财富是否值得、美国的实力(美国能借以对国际安全产生影响的人力,技术和经济资源之)以及美国面临的四个主要挑战进行讲解。报告末尾,李姗琪同学对两本书进行了总结,从霸权工具的角度阐释了媒体传播和军事力量对于当今大国的影响。

  陈文钢副教授对客观性的定义进行了回答和总结。他指出深入了解美国史对于阐释《发掘新闻》阐释的重要性,并为大家推荐了《光荣与梦想》一书。

  第二位讲解的是17文管的牟容葶同学,她分享的书籍是《艺术与错觉》《图像何求》《图像学研究》《象征的图像》《流动的图像》《现代的结构转型:独异性社会》。牟容葶同学将图像与文化产业的兴起作为报告主题。她首先通过引入贡布里希的名言‘人类大脑的储存分类系统使我们有把熟悉的物像向外界投射的倾向,由此出发可以解释艺术的起源’,从艺术家的角度、观者的角度、媒体技巧三者出发研究画面本身,提出了图示与修正的概念(图示:艺术家需要一套语汇才能描摹现实,而这套语汇便是由图式所组成的。修正:艺术家们的创作都是以图式为起点,然后再不断地对其进行修正改造的过程。),并由此指出正是艺术家的心理定向支配着他们去寻找他们所能描绘的侧面;绘画是转化,不是“摹本”等思考。最后,牟容葶同学通过对电影《建国大业》的艺术赏析进行总结:思考为什么以及该如何欣赏艺术——即实实在在的文化,进而重新思考当我们接受这种标准时,里面暗含着什么样的价值判断。她提出,我们必须根据原初历史文本重新思考某些“真理”的实质。

  在牟容葶同学结束报告后,陈文钢副教授给予了点评。他从美学角度深入剖析书籍背后作者更深的用意,并建议同学们应当拓宽阅读面,更加清晰地掌握知识脉络,进而为大家展示更深刻的品书心得。

  本次读书报告会在陈文钢老师和唐俊老师的悉心指导中圆满结束。立品直须通白玉,读书何止到青云。每周五晚18:30,图书馆M504,雅悦人文讲坛·兴悦读书报告会邀您共品好书。(文/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