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财经大学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村庄规划编制志愿服务二分队,奔赴彭桥村,采用实地踏勘走访、问卷调查与座谈会相结合方法进行调研,来完成村庄规划编制的任务。通过一周的时间,详细了解村内基础设施建设、宅基地耕地土地利用情况、村民生活、生产等各个方面。共完成68份问卷,不仅仅了解村民心中所想,而且从实际出发,思考整个村庄的未来发展道路。
与其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不如路漫漫其修远兮,上下而求索。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江西财经大学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师生组成“参与土地制度改革,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志愿服务队来到江西修水县彭桥村,采用实地踏勘走访,问卷调查与座谈会相结合方法,展开了为期5天的民生调查实践,察民意,听民声。
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
图1-村内水土流失及道路问题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调查过程中发现村内山体滑坡水土流失现象严重,每3到5年会发一次洪水。针对彭桥村的状况,我们提出,生态宜居要着重加强生态育林工作,同时也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坚决拥护环保政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图2-部分微景观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在对彭桥村实地勘察的过程中发现,彭桥村以山地丘陵为主,多梯田细碎耕地,不利于第一产业发展。第二产业又没有基础。恰好彭桥村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于是关于产业兴旺我们提出将目光放到第三产业上的建议,彭桥村依山傍水,发展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另外有独特的旅游资源“十里桐花”,除了自然条件还有丰富的人文景观,例如黄沙战役纪念馆,抗战遗址,烈士纪念碑茶马古道等丰富的旅游资源。
编制村庄规划,创造文明乡风。
乡村振兴,乡风是保障。教育能促进乡风文明,但彭桥村文化教育资源落后,师资力量薄弱,进一步拉大农村人口和城市人口素质的距离,显而易见这不利于乡村建设。我们提出挖掘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当地抗战精神,同时可以利用抗战精神培育乡风民风,在传统美德的基础上,培育具备创新创业意识和致富本领的新农民,推动新农村建设。
图3-志愿者实地调研
我们深入彭桥村,充分了解了生态宜居,产业兴旺,乡风建设对于乡村振兴的意义所在,也充分感受到肩上的责任之重大,我们相信,志愿者们形成的星星之火,会形成燎原之势,共筑乡村振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