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18日,金融学院暑期三下乡黑龙江社会实践服务队全体成员来到友谊电子商务中心即创业基地参观,详细了解黑龙江“友谊农场”电子商务中心发展情况、友谊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及销售情况。
在商务中心讲解员的带领下,调研团队走进电子商务服务中心的大厅。映入眼帘的是电子商务中心的服务宗旨---“共赢、合作、创新、责任、开放、坚持”。短短不到四年的时间,电子商务中心秉持上述宗旨,以真诚开放、乐于创新的态度吸引了大量创业者,成功孵化多家当地知名企业,打造出 “龙谊”、“天下第一场有机米”、“十八团有机鸭稻米”、“张大姐的生态香瓜”等等效益好、知名度高的友谊农场特色品牌。
据悉,为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大力实施“互联网+”,电子商务创业中心于2016年4月正式投入使用。作为友谊农场唯一一家服务于电子商务创业的平台,平台设施配套完善,可容纳30多家电商企业及第三方电商平台公司,从用地、用水、用电、用网、房租等方面给予创业者优惠扶持。内设多媒体会议室、VR体验室、创客咖啡、产品展示等区域,并给出免水、免电、免网和相关电商配套设施以及电商培训等一系列优惠与服务。依靠电商平台力量,乘借“互联网+”东风,大大拓宽农副产品的营销渠道,让友谊县的农民通过电商平台顺利实现“农民+商人”的新农民的身份变革。
参观完“友谊农场”电子商务中心的全貌后,调研团队孙爱琳教授与分团委张毅老师同友谊农场团委负责人张亮、电商平台负责人王静、江西财经大学黑龙江调研团全体成员以及同时来到黑龙江友谊县调研的友校队伍(安徽工业大学、天津体育学院)于电子商务中心的咖啡厅开展主题为“电商助推农业”的座谈会。座谈会上气氛轻松愉快,孙爱琳教授对友谊农场的电商化探索发展表示肯定,同时从“理性经济人”的角度出发,对平台的自我动力、自我激励提出建议,为友谊农场电商服务中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电商助农是“推动农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的重要渠道。此次电子商务中心之旅,调研队员们感触颇深。“一直以来,国家对‘三农’问题日益重视,尤其是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脱贫攻坚进入决战阶段的大背景下,农村电子商务潜力巨大、大有作为!”,调研队员刘子玮说道。金融三下乡,我们持续在路上!(文/金融学院 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