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江西财经大学新闻网! 显示时间
    • 新闻网:727058217@qq.com

      新媒体:jcxinmeiti@126.com

专题报道

红衣白瓷碧水,种田考古人家

  712日,江西财经大学国贸学院景德镇浮梁县暑期“三下乡”服务实践队来到了浮梁县进坑村,感受“水土易陶”、“世外桃源”“千年古村落”——进坑的风情文化,浮梁县服务实践队紧紧围绕着“聚焦新农村发展模式”开展了一系列的实地调研。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解读进坑千年古村落

  “农田、古村、学堂”,“碧空、白鹭、红莲”,没有想象中破落颓废的萧条景象,服务实践队的一行人抵达进坑,四顾是青山绿水、花木成荫,田园整饬、屋舍俨然,犬闲卧打盹,家禽从容觅食……仿若五柳先生笔下的世外桃源。



  进坑村村主任刘文华热情的接待了服务实践队的同学们,他向同学们讲解着进坑村的特色历史文化。浮梁一直都有世界瓷都之源,中国名茶之乡的美誉,而位于浮梁县湘湖镇的进坑村,便是千百年来以制瓷为业的古村落之一这里曾是宋代最优质的瓷石出产地,拥有古矿坑5个、古窑址15个、古水碓16个,以及6公里长的千年瓷石古道为景德镇成为瓷都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进坑,这个有着珍贵完美、独一无二古陶瓷生产遗址廊道,兜兜转转最终闯入了人们的视线,在学者和当地村民的不懈努力下,这个沉淀千年的古朴村落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申报的范围,将继续传承中国瓷艺制造的星星之火。


  走进进坑东郊学堂,再现陶瓷艺术朝晖

  浮梁县服务实践队参观了当地的东郊学堂,东郊学堂是原景德镇陶瓷大学教师现就读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进坑的“名誉村长”黄薇一手创办的。走进青色砖泥、石头院墙,“东郊学堂”的匾额映入眼帘。

  同行的老师向同学讲解了东郊学堂的来历,起因是创始人黄薇想在景德镇创办一处供人们交流陶瓷文化的实体,又因学堂位于进坑的东郊,因此得名。南宋《陶记》曾记载说:“进坑石泥,制之精巧,湖坑、岭背、界田所产已为次矣。进坑自宋代以来就是最好的瓷土矿出产地,东郊学堂的创立为景德镇陶瓷艺术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帮助。




  探索新农村发展模式,助力进坑经济建设

  据了解,近年来,浮梁县湘湖镇进坑村依托自身独特的陶瓷文化遗存和自然风光优势,成立陶文园种养专业合作社把发展乡村游产业作为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服务实践队一行人跟随村主任刘文华参观了当地的休闲观光景区。

  一位老奶奶手拿着自家的韭菜与服务队的同学们闲聊,景区门口的商贩多是附近的村民。走进园区,廊上挂着还没完全成熟的青皮葫芦,田埂间站满了一排排沉甸甸的稻子。再往深处走,是一大片荷花池,清脆玉滴的荷叶挨挨挤挤,像千万把撑开的绿伞,映衬着旁边身着红衣的荷花亭亭玉立,偶尔有蜻蜓飞过,夹杂着晚风淡淡潮湿的气息,远处游人嬉戏玩闹,湖水很蓝天空很静,进坑仿佛一个世外的桃源小镇。




  在欣赏美景之余,服务实践队的同学们也不忘走访当地百姓,做好实地调研,进坑的特色观光景区之所以能办的这么好,是因为进村去年成立了陶文园种养专业合作社。全村130多户村民加入合作社,筹措资金上百万元,在政府的相关政策帮助下,大力发展生态休闲观光产业还通过举办泼泥节荷花节等特色活动,不断做旺人气、做大名气,推动乡村游迈上新台阶,将进坑的乡村旅游业打造成瓷都的一道靓丽风景。(文/王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