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力推动产业扶贫,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7月4日,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康静萍教授和杨勇教授带领学院31名学生前往吉安市泰和县开展为期四天的暑期实践调研活动。据悉,本次调研以要素流动视域下乡村振兴模式为主题,得到当地政府、扶贫工作人员以及当地公司经营人员的大力支持。
土地流转享优势,精准扶贫效果佳
7月4日下午,一辆客车缓缓驶入螺溪镇。在参观了当地的稻虾、稻鳖共生等特色养殖基地后,同学们对村民土地流转等相关问题有了初步认识。据相关负责人员表示,稻鳖共作采用了“公司+农户”的模式;统一技术、统一收购不仅极大地利用了当地的自然环境优势,更解决了村民养殖的后顾之忧,同时也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其后,根据事先安排,同学们在村精准扶贫办公小组的帮助和带领下前往各村小组展开调研。
高陂乡居如画里,保全村民暖人心
7月5日上午,伴随着清晨的微风,调研队伍前往泰和县保全村进行问卷调查,本次调查旨在收集当地居民的借贷情况及其对当地产业和扶贫工作的了解程度。据悉,村庄中多为五十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并且借贷等相关问题涉及隐私财产安全,因而村民有一定的抵触心理。但在同学们的耐心解释下,村民们纷纷放下疑虑,积极配合大家展开调研。当天下午,经济学院调研队伍来到高陂镇。走进高陂镇,一座座高耸的石牌楼坊映入眼帘,随着曲折的柏油道路蜿蜒而上,一幅幅夏日雨后的乡情画卷缓缓展开。不少从小生活在城市的同学们纷纷表示,村镇的美景让他们感受到了“头枕欸乃听桨声,眼观杂花盈原野”的恬静意境。
勤思敏学为帆,不负沿途风景
7月6日,经济学院暑期调研队伍到达泰和县禾市镇。禾市镇生态环境优美,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人文底蕴。当地政府人员和驻禾市镇扶贫工作组热情地接待了调研队伍。在集中会议上,他们向调研队伍介绍了泰和县“3+3+3”产业扶贫政策和禾市镇“2+2”扶贫政策。下午,调研队伍抵达禾市镇著名的槎滩陂。据悉,禾市镇槎滩陂水利灌溉工程在第二届世界灌溉论坛暨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67届国际执行理事会上被授牌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享有“江南都江堰”的美誉,是当地重要的旅游资源,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除了欣赏槎滩陂优美的风景,调研队伍也了解了始于元朝的用水公约——即“五彩文约”。此外,调研队伍在开展调研活动之余也对当地的人文展开了深入调研,为本次活动增添了多元意义。
忆往昔峥嵘岁月,看今朝砥砺前行
7月7日上午,经济学院调研队伍抵达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创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被称为革命的摇篮。博物馆中陈列着革命先辈使用过的武器及生活器具,简易的武器装备和简陋的生活用品显示出当时艰苦的战斗环境和革命先辈们简朴的生活态度。黄洋界哨口的主题厅重现了当年的战斗景象,在这场敌强我弱的战斗中,革命前辈坚持不懈的战斗精神和对信仰的忠诚执着感动着在场的每一位同学。同学们纷纷表示:“生于和平年代的我们很难再次经历当时的艰苦环境,但通过此次参观同学们更加深切地体会到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对井冈山精神也有了更深层次的感悟。”
一路上,听着老师的谆谆教导,同学们不仅明白了科研工作的严谨性和重要性,也更加懂得如何成为一个有社会担当的人。(文/经济学院 黄锡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