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江西财经大学新闻网! 显示时间
    • 新闻网:727058217@qq.com

      新媒体:jcxinmeiti@126.com

校园广角

首页>>校园广角>>基层风采>>新闻列表

第149期雅悦人文讲坛·兴悦读书报告会举办

  531日晚,雅悦人文讲坛·兴悦读书报告会于图书馆5M504举办,许新港、张旖两位同学主讲。会上,人文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统计学院部分本科生、研究生齐聚一堂,在尹忠海教授的指导下,展开了一场思想交流与观点碰撞的盛会。

  第一位做报告的是文管173班的许新港同学,他为大家分享的是雅克·马凯的《审美经验:一位人类学家眼中的视觉艺术》与J.T.米歇尔的《图像何求》。



  许新港同学首先从“人类学家的审美”这一概念入手。人类学家认为,如果要讨论艺术与审美的关系,那么我们必须从日常生活中着手去鉴赏艺术。而在雅克·马凯的眼中,一件艺术品的审美价值是由其整体形式决定的。而人们如果要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那么就必须带着非功利性与非实用性的目光去看待艺术品。



  接着,许新港同学将目光从艺术品转移到了更大范围的“审美对象”上。审美对象实质上是一种“符号”。当人与符号接触时,人们往往能够从符号身上就解读出大量的“引申含义”。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象征”作为符号的类型之一,可以产生出一个脱离于符号的“思维等同体”。因此,对于人们来说符号的意义极其巨大。



  在第三部分中,许新港同学则主要为大家讲述了“图像”对于大众日常生活的重要意义。许新港同学以“911”事件为例。恐怖主义者通过摧毁双子大楼这一资本主义的偶像,向世界宣扬他们的“恐怖偶像”。由此可见,图像通过人类内心的审美,在主体与客体的互动之间,全然控制了观者。

  在最后的个人感悟中,新港学长认为,这两本书体现了当下“跨学科”研究的思维,我们需要对各种不同的学科都保持一种积极“对话”的态度,这样才能把握书中的精髓。同样我们还需要对一些生活中的价值符号保持警惕与“祛魅”的态度,避免自己受到图像或者符号的控制。

  在讲解过程中,牟容葶同学上台展示了她本人的画作,并讲解了她的创作理念与内心感悟。尹忠海教授、许新港同学通过对牟容葶画作的解读,进一步帮助大家理解创作者的抽象概念与艺术品的具体表现形式之间的关系。

  报告结束后,尹忠海教授表扬了许新港同学的“跨学科意识”,并为大家阐述了“图像学”在当代生活当中的意义,要求大家在阅读中追求书本之间的逻辑性,从而更好地对书中内容进行深入解读。王则同学、牟容葶同学与尹晖同学分别对许新港同学的报告给予了评价,并且提出了各自的思考。



  第二位报告人是18中文班的张旖同学,她为大家讲解的是美籍华裔历史学家唐德刚先生的《从晚清到民国》这本书。

  张旖同学在对作者的介绍中,着重突出了唐德刚先生对于“口述史”的贡献,并且通过讲解他与其师胡适的关系,帮助大家理清了唐德刚本人的学术思想体系。



  接着张旖依照时间逻辑与政治逻辑,将整本书的内容分为了“民族危亡”与“近代转型”两个部分。她在讲解“晚清”的内容时,突出了唐德刚本人对于晚清历史的反思。唐德刚认为,如果晚清的统治者能够清廉英明,将民族危亡之大事置于统治者阶层的腐朽享乐之上,那么中国近代史就不会黑暗至此。事实上,清政府虽然遭受了多次重大的统治危机,但是同样也有很多重要的机遇,怎奈何清廷腐败无能、民众愚昧无知,最终将中国推到了危亡的边缘。

  而在“近代的近代转型”中,洪秀全的太平天国、山东义和团运动、康梁组织的戊戌变法与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领导的辛亥革命,这四次重大事件构成了中国社会由封建帝制社会到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转变。虽然其中也充满了多种多样的坎坷,有些运动碍于其领导人本人的能力与德识有限而功败垂成。但是中国社会仍然在最后走上了自由富强之路。

  最后,张旖同学叙述了自己的阅读感受,她认为唐德刚先生的这本书语言风趣幽默,而又鞭辟入里,是值得阅读的好书。

  尹忠海教授在张旖同学讲解的基础之上又做了相应的引申,他向大家强调了“学术规范”与“展视规范”的重要性;并且告诫大家要积极“合作”,通过同门之间的对话与探讨,成功把握书本的逻辑内容与作者的主要观点。

  本次读书报告会在尹忠海教授的谆谆嘱托中圆满结束。

  立品直须通白玉,读书何止到青云。

  每周五晚18:30,图书馆5M504,雅悦人文讲坛·兴悦读书报告会邀你共品好书。期待我们的相遇,带来共同的成长。(文/人文学院    编辑/潘玥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