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晚,人文学院院长尹忠海教授主办的雅悦人文讲坛·兴悦读书报告会于图书馆5楼M504举办,马骏、龚星两位同学担任主持人,汪仕友、刘颖瑜两位同学主讲。会上,人文学院部分本科生、研究生荟萃一堂,在尹忠海教授的指导下,进行一场思想交流与观点碰撞的盛会。
首先进行读书分享的是16文管的汪仕友,他报告的主题是“浅谈中国文化”。
汪仕友同学的报告分为三个部分:“走向专制的国家形态”、“近代的幻想”及“从传统文化中寻找现代文明病的解药。”在第一部分,他按照从先秦到明清的历史脉络,阐述了古代中国是如何从民主走向专制主义。先秦时期,君权、贵族权与平民权三权鼎立,相互制衡;秦汉时代,商鞅变法对贵族和平民均造成了一定打击,使得君权得以加强;西汉吸取了秦灭亡的教训,推行“推恩令”削弱贵族;魏晋南北朝时期对世族的拥戴致使贵族权力到达顶峰。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来到隋唐。隋文帝收天下兵器,推愚民政策,逐渐探索出协调阶级关系的统治道路。在明清,朱元璋废除宰相,设立锦衣卫、东厂,使专制集权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有压迫的地方就有反抗,对封建制度下专制统治的抗争是第二部分的主要内容。汪仕友同学列举了三个对中国近代史产生重大影响的人物:慈禧太后、袁世凯和孙中山,其后,他提出三个“如果”:第一个“如果”,如果慈禧能与光绪帝合作,变法维新,以专制统治者的地位展开变法,朝臣百姓必不敢反抗;第二个“如果”,如果袁世凯能遵守约定,推行新政,发展资本主义,那么中国将是另一个模样;第三个“如果”,如果孙中山晚死二十年,国民党内战可以避免,那么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将使中国的面貌焕然一新。大的时代条件、社会环境、阶级关系,可以决定社会历史的走向,但这并不排除偶然。鸣呼!近代中国人民,何其不幸耶!
在最后,汪仕友同学提出“过度强调个人主义和追求物质利益”引发了现代文明病。他以美国举例,美国两百多年来一直强调人权、自由、平等,却选出了特朗普这样民粹主义的领袖。这些选民只顾一己私利,而公平、正义等更为宏大的价值,已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这些毛病的产生,根源在于西方文明长期建立在个人主义和物质利益之上。为解决这一问题,汪仕友同学提出“中庸之道”,即一面积极进取,一面谨小慎微,就像老牌中药世家同仁堂曾有的一副对联,“合药虽无人见,用心自有天知”,这便是一种自我监督。
汪仕友同学的报告结束后,大家积极参与讨论。许新港同学认为,统治者采取削弱平民权利、监管大臣的方式统治国家,反而会招来反抗。倒不如采取折中的中庸之道,进行适当地调节。马骏同学则从王朝更迭的角度谈起,认为新王朝必然对旧王朝进行污名化,以稳定民心和彰显正义。最后,尹忠海教授做出点评。他肯定了汪仕友同学对书籍的驾驭能力和对主体脉络的梳理,并提出PPT存在“体系较乱”、“缺少过渡”等问题。
第二位进行读书分享的是18社工班的刘颖瑜同学,她带来的书籍是《特权:圣保罗中学精英教育的幕后》。
在报告开始前,刘颖瑜同学组织大家对“精英”这一概念进行讨论。众人各抒己见,提出“能力强”、“人品好”、“某一领域表现杰出”等关键词。讨论结束后,刘颖瑜同学顺势引入圣保罗中学的精英教育。圣保罗中学是美国顶尖的私立中学,其教学成果杰出,校友中曾出过三位总统候选人,十二位美国驻外大使和十个美国各行政机关首长。
经研究阅读后,刘颖瑜同学总结出圣保罗中学精英教育的四个特点:第一,加强群体互动中的等级教育——即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和学生与教工之间的交流互动,打破阶级思维,倡导平等思想;第二,进行气质培养的教育——主要培养学生从容优雅的仪态气质、淡定自若的精神气质和雅俗共赏的文化气质;第三,进行多学科、多元开发的课程教育——包括多学科交叉人文课程、哲学课程等,培养学生多元开发的思维;第四点,是两性差异的行为教育——精英教育的塑造过程明显存在“性别差异”,刘颖瑜同学认为这是圣保罗中学教育中存在的不足。
“比起知识的占有,一个人认识世界的方式和在这个世界里扮演的角色,更是一种精英的标志”。最后,刘颖瑜同学谈到,在过去的几百年里,精英阶层已经悄悄完成了改变。她从“圣保罗人”把经历看得比背景更重要这一点展开分析,认为“精英是被创造出来的,而非天生的。”精英不再是传统印象中俯视众生的存在,他们所处的位置看似并不遥远,但事实上仍然难以为普通人企及。
刘颖瑜同学结束报告后,来自17MSW的刘璐同学首先进行点评。她认为贵族教育不等同于精英教育。同时,在精英教育的培育过程中,气质行为教育是很重要的模块。曾读过这本书的马骏同学提出,现今中国的高中生也需要多学科交叉、气质行为培育方面的教育。同样来自17MSW的程琳同学从PPT制作和讲解的角度进行点评,她认为刘颖瑜同学总体思路非常清晰,在大一的年纪能做好这样的报告很值得表扬,最后,18社工班的龚星同学将圣保罗中学与电影《死亡诗社》进行对比,提出贵族是否等同于精英的观点。同时,她指出精英教育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男女不平等。无论是圣保罗中学还是《死亡诗社》,都是男生占多数,甚至是纯男校。这折射出精英教育存在着性别不平等。
报告会结束之际,从英国归来的17MSW胡思芸同学分享了她的留学经历。相比中国,英国的教育模式更自由,更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每周五晚18:30,图书馆5楼M504,雅悦人文讲坛·兴悦读书报告会邀你共品好书,各抒己见。(文/胡佳敏 图/胡佳敏 马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