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徐斌,江西南昌人,1978年出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西财经大学协同创新中心主任,财经智库理事会秘书长。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江西省人大财经委咨询专家、江西省政府研究室特约研究员、江西省人社厅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江西省科技厅专家库成员、江西省情特聘研究专家。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工业经济学会理事、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价格协会高校价格理论与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英国南安普顿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与产业创新发展。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自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及省部级项目十几项,副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以及省社联重大招标、省教育厅重大招标、省科技厅重大招标项目多项,在《资源科学》、《农业经济问题》、《经济地理》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出版著作10余部。获第六、七届薛暮桥价格奖、第十五届江西省社科成果三等奖,第十七届江西省社科成果二等奖。撰写报告几十篇获得省委书记、省长等省领导的肯定性批示。
兢兢业业,教学相长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多少人想寻求成功的捷径,埋头苦干,兢兢业业已经成为一种难得的品质。“勤奋做事,踏实做人”是徐斌老师从老前辈那里传承而来的信条,也是他的座右铭。徐斌老师深情地回忆:我的老师对我是非常严格的,我的硕士论文被改了七八遍。甚至,有一篇文章,老师用铅笔每一行都细细批注修改建议。
作为研究生导师,徐斌老师也始终坚持“勤奋做事,踏实做人”的原则。每周给学生们开一次研讨会,白天很忙,他就牺牲晚上的时间来开研讨会。每周跟学生联系,询问学生的学习情况,尊重学生的意愿,结合学生的兴趣,根据学生的规划,做出相应的指导。
择优而从,坚持到底
在徐斌看来,很多大学生往往在这段青春的时期是最迷茫的,找不到自己的定位,喜欢在各个领域作尝试,可付出的努力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甚至一无所获。之所以会这样,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把自己最好的时间和精力集中在自己最优势的方面。因此,他建议自己的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与专业,紧紧聚焦特定的领域,在该领域深入研究。
徐斌老师最初并不是经济专业的,工作了一年之后,因为兴趣以及个人原因,他选择辞职,考江财的研究生,并且在经济研究之路上越走越远,成为博士,教授。尽管在外人看来,徐斌已经功成名就,但他依然觉得人生是一场没有终点的赛跑,必须坚持不断奔跑,一旦停下来了,就会很多人迎头赶上。
学以致用,服务社会
习近平在高校考察时说过:同学们正处在人生的黄金时期,不仅要有求学求知的热情,而且要有心系国家、心系特区的担当,做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为将来走上社会,投身特区和国家建设做好思想品德、学识修养、能力才干等多方面的储备。
我们注意到,在徐斌老师的办公室的墙上,贴着一张江西地图,说起这张地图,徐斌老师起身给我们介绍前几天刚刚发布的江西要倾全省之力打造大南昌都市圈的范围。徐斌老师深情地说:作为一名南昌人,我清楚地知道南昌目前的发展相对一些沿海城市还有些落后,所以我致力于将自己所学知识和才能用于家乡的建设上。
作为学校财经智库理事会秘书长,徐斌老师给我们介绍到智库是一个集合全校学者的力量的机构,其宗旨在于服务社会。让研究的东西能够在实践中发挥作用。同时,他对我们说:我的初心是成为一个能够推动社会发展的有用之人,让自身的科研成果能够给社会建设者一些启发,应用到实际上。
【老师寄语】希望你们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够找到自己的定位,能够获得自己的幸福感,人生不一定有输赢,但会有得失,把握好自己的青春,不管是在学校,还是离开学校,始终记得你们是江财人。(文/网通社 郑灵敏 卢施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