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下午,法学院学生会组织部组织法学181班召开了”孝敬父母,从我做起”主题班会,此次班会同学们通过观看《今日说法》之“谁把父亲逼上法庭”,真正认识到了应该如何善待父母、孝敬老人。
《谁把父亲逼上法庭》讲述了一位83岁瘫患在床的老父亲,将四女、二儿告上了法庭,老人的上诉仅仅是请求子女每月给付赡养费,每周来探望一次。同学们在观看过后,唏嘘不已,感触良多。
首先,段玲珑指出,这起案件看似是一个家庭的纠纷, 实则是一个社会问题的凸现,孝亲尊师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生生不息的根本,“百善孝为先”就是教导我们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处世原则,这世间对我们恩情最大的就是我们的父母,如果我们对父母的养育之恩都不去报答的话,那么在这个世间我们还会报答谁的恩情呢?
紧接着,张维康同学强调,“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亲情很多时候都不能等待,在不经意间,我们的父母已渐渐年老,我们都知道“小羊跪乳,乌鸦反哺”的典故,孝敬父母,是每个人都应该做到的,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现在,人们对自由的追求使他们的家庭伦理观念逐渐淡薄,孝的精神也逐渐被淡漠了,这不仅是传统文化的重大损失,也是个人品德修养的重大缺陷。“和谐”这个伟大的理想成为今日世人所热切期盼的。在2500多年前“四书五经”里《大学》就明白告知了世人:天下平(世界和谐),必先国治(社会和谐),国治必先家齐(家庭和谐),家齐必先身修(身心和谐),中国传统文化只有你力行了,你才明白其中的深意,经典里所记载的绝不是我们古人发明创造的,而是自然如此,人人皆当遵循的规律,这也就是中华文明万世不竭,万古长存,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奥秘所在。
通过本次班会,同学们深刻地体会到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做一个大孝之人,要从孝顺自己的父母开始,要让孝亲尊师不再仅仅是一句口号,要真正地做到孝敬父母、尊重师长,以己之行,让尊老敬老爱老助老成为全社会的行动。(文/法学院 阮宸张佳莉 编辑/钟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