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陋室铭》里的一句,深刻地揭示了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4月19日下午,为建设美丽校园环境,营造浓郁的校园风气,法学院学生会青年志愿者协会于法体楼306开展了以“美化环境、美化生活、美化江西”为主题的座谈会。法苑学子积极参与此次活动。
校园环境呈现出一种凝固的艺术,体现了一个学校的整体风貌和外在特征。此次活动从此角度出发,在将过去与现在的校园环境进行对比的过程中详细地介绍了江西财经大学为校园环境建设所付出的努力和采取的措施,并通过图片形式展现出来,让观众直观地感受校园的变化。现场掌声此起彼伏,气氛活跃。
在主持人声情并茂地讲述校园环境的变化时,在场观众皆为之感叹,因而在自由讨论建设校园环境的必要性时,观众们踊跃发言,各抒己见。在谈到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屋设计上,18级学子潘晨晨给出了独到见解:“校园环境建设历来为各个学校所重视。在我看来,打造一个环境舒适、温馨美好的校园环境,既是对学生期望的满足,也是我校致力于‘双一流’建设目标的必由之路。因而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探寻校园环境建设之道至关重要。”
在活动最后一个环节,主持人结合实际,谈到了目前法学院在校园环境建设上的突破性思考。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打造校园环境,应从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两方面出发。精神文化是大学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对内能形成一种文化上的向心力;对外则是学校个性和精神面貌的缩影。而物质文化,则更显现在校园建设上,一个美好舒适的校园环境能体现一所学校的风气。只有文化建设和物质建设相结合才能建成美丽江财。
江西省省委在去年的十三五规划中提到要打造美丽、富裕江西,法学院的开展此次活动,也恰恰从理论层面激发了法苑学子共同参与打造美丽校园环境的热情,从而让校园环境建设理念深入人心,真正将“三美”之宗旨贯彻到底!(文/法学院 李雅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