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下午三点,经济学院传文社在麦庐校区北区四栋203活动室开展“传文在身边——今生第一次”主题活动,经院学子积极参加本次活动。
本次活动共分为五个板块,即扎染、剪纸、制簪、刺绣和美食品尝五个板块,每个板块都有负责人进行指导,参加活动的同学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参与。
彩丝勾勒入素锦,花随玉指添春香
一方布、几色线,一双巧手可以创造一个世界。刺绣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之一,至少有两三千年历史。一种花纹展现出来的不仅是作品的灵动,更是作者的用心,平针绣、回针绣、直针绣、轮廓绣、雏菊绣、锁边绣、羽毛绣、十字绣、缎面绣、钉线绣……为了使图案更加逼真,刺绣板块的负责人一开始就向同学们演示了多种绣法,然后大家就开始专心致志地投入刺绣的作品中。无言地上下翻飞手指不是因为无暇交流,而是所有的言语和情感都寄托在一针一线之中。
雕镂剔刻塑玲珑,拆条去框人世间
剪纸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民间艺术,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同学们先将彩纸折好,再描摹自己喜欢的图案,最后用剪刀按轮廓剪下,展开,剪纸作品展现于眼前。樱花、五团牡丹、郁金香……一张纸就是一个世界。同学们在经过初步的尝试后就开始了自我创作,作品虽然不是栩栩如生却也精彩纷呈,而且由于工具简单,不少同学表示在之后的生活中可以多加尝试,去探索剪纸的世界。
柔风盈袖青丝绕,云鬓花钿玉搔头
发簪在中国传统服饰的历史上占有浓墨重彩的一笔,从材料到样式、从种类到颜色,发簪的千变万化令无数人着迷。花鸟鱼虫、飞禽走兽,一包发簪材料包里的花片就让人眼花缭乱,更不要说颜色各异的珠石和各种搭配的工具了。在负责人的帮助下,同学们选好样式和颜色搭配,就用铁丝将各种材料组合在一起,看似简单的手法却需要无数经验和技巧。还有同学创意性的为自己的作品起名,或者根据一些诗词的已经进行创作,更是使诗意和发簪结合起来。
春蚕绿桑丝方尽,经络缬绮制华裳
扎染是中国民间传统而独特的染色工艺,不同于机械制作,扎染的可贵之处在于即使手法相同,最后都会染出成千上万的效果,无法复制、独一无二。同学们领取到一条织物后,就在负责人的帮助下对其进行扎、缝、夹等多种技法的创作,最后进行印染。最后将线去除,绚丽多彩的图案给单调的白色织物带来了美和智慧的结晶。
不少同学在活动后表示,此次活动不仅让同学们感受到了手工创作的乐趣,更是把中华传统文化以更生动的方式呈现和传播。最后,同学们将自己的作品带回留作纪念,本次活动圆满完成。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后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此次活动的开展鼓励同学们从身边的传统手工艺制作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了同学们的动手能力,也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坚定文化自信,积极弘扬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文/经济学院 徐婕 编辑/姚莉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