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春、新雨、傍晚、星光,正是读书好时节。4月14日晚,法学院学生会记者团齐聚祥庐404,读书、品书,借名人之思,纵古今之谈。
一本好书,一根纽带,成员们平日安静内敛,分享会上却个个热情似火,激情澎湃。此次读书分享会共品读了五部经典名著以及一部音乐传记电影,分别是乔治•奥威尔的《1984》、司汤达的《红与黑》、克莱尔•麦克福尔的《摆渡人》、苏小旗的《平生》、严歌苓的《金陵十三钗》、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以及电影《波西米亚狂想曲》。分享的经典贯古今,串未来,联社会,系人生,生死大义,人间真爱,无所不包,无所不含。
“2+2=?”这是记者团成员周威在分享世界著名的三大反乌托邦小说之一——《1984》时反复涉及的问题。在思想自由的年代,“2+2=4”毋庸置疑,但是在小说中“2+2”却等于5。周威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同学描述了人们在极权社会下的精神状态,展现了思想自由的可贵性。
记者团部长李元成分享的则是司汤达的《红与黑》。19世纪的法国,社会环境黑暗,政权更迭频繁,主角便是在这种环境下开始了坎坷的人生之路。李元成通过描绘于连这一角色,发表了他对当时人性的思考,探讨了当时存在的纷繁复杂的社会矛盾。
金陵的十三个女子像一道光,穿透了1937年金陵地狱的光,留下了高贵冷艳的背影。黄卓卿向大家推荐的是《金陵十三钗》。十三个风尘女子,被世人厌恶,被小孩唾弃,卑贱的命运似乎只能选择苟且偷生。可是关键时期,她们挺身而出,代替唱诗班的孩童前往日本兵营,忍受屈辱,慷慨赴死。
苏小旗的《平生》曾这样写道:“人生无不是如此,看得到开头,猜不到结尾。善良未必善终,恶毒未必落魄。几十年回头看,只不过是身外身,梦中梦而已。”张佳莉在品读这本书时说:“28个平凡人的一生铸就这本书,他们各有各的欢乐,各有各的忧愁,各有各的活法,各有各的际遇。”
谌如柳分享的是《平凡的世界》。小说中的黄原县是一个在中国西北平凡的再也不能再平凡的县,那里荒凉贫瘠,生活贫穷到令人窒息。少安、少平经历爱情,他们失去,他们又得到。生活似乎想压弯他们的脊梁。可是,坚强的陕西汉子啊!他们并未屈服,只是在茫茫黄土之中寻找自己的希望。
与众不同的是,林菁分享的是音乐传记电影《波西米亚狂想曲》。皇后乐队主唱弗雷迪•默丘一生坎坷,青年时,他从搬运工人成长为摇滚巨星,之后又跌落神坛,染上艾滋,英年早逝。尽管如此,弗雷迪•默丘这一位艺术巨匠为人类艺术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仍值得赞颂,在非洲的那一潇洒的转身更是世人心中永远无法磨灭的回忆。
窗外华灯璀璨,室内只一盏孤灯,同为灯火,却是不同意境。昏昏沉沉中,记者团成员读书、会友,他们会的不仅是书友,更是书中之友。(文/法学院 周威 编辑/刘梦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