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交流读书方法,畅谈读书感受,3月26日下午,法学院学生会宣传委员会记者团于祥庐第八会议室举办读书分享会。本次读书分享会由记者团委员华思雯与黄卓卿共同主持,记者团所有成员参加此次活动。
在众人的期待中,张佳莉同学带着李碧华的作品《饺子》拉开了本次读书分享会的序幕。《饺子》一书在我国施行计划生育的时代背景下展开,围绕着卤水蛋、燕窝、蛋挞、鲜奶以及饺子五种食物分别展开了五段爱恨情仇的故事。而其中《饺子》一篇更是引人入胜——一名妇产科医生意外发现了胚胎有保人青春的奇效,最终开始走向了卖胚胎饺子的不归路。在张佳莉同学声情并茂的介绍下,这本题材新颖并且发人深省的作品成功地激起了在场所有人的阅读兴趣。随后,潘玥悦同学带着李碧华的另一本著作《霸王别姬》向在场的所有人展示了跨越性别的爱恋。在潘玥悦同学的娓娓道来中,程蝶衣对段小楼的同性之恋与菊仙对段小楼的共枕之情在时代动荡中彼此伤害,挣扎,此后灰飞烟灭,不得善终,这一场爱恨纠葛不禁让人潸然泪下。真挚、美好的情感似乎是每本书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余秋霞同学带来的回族作家霍达的作品《穆斯林的葬礼》表达了穆斯林与汉人之间的备受阻拦,最终韩新月与楚雁潮的阴阳分离不禁让人感动。
如果说爱情需要后天的发展与维护,那么亲情便是一种先天的特性。就像谌如柳同学分享的《解忧杂货店》中的一段故事——欠了高利贷的父母为了让出走的儿子过上正常不受牵连的生活,毅然将车子驶入海中,制造一家人都已死亡的假象。没有理由,无需维护,只愿你安好,这便是父母对子女最纯粹的爱。而在黄卓卿同学带来的《破冰北极点》一书中,毕淑敏在登上北极点闭眼瞑目的瞬间,看到的是逝世多年的双亲。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对于父母的无私与奉献,子女对于父母更多的是理所应当,坦然接受。尚有归途时不懂珍惜,只剩归途时便只剩下感叹。
领略了书中爱情与亲情的交错,林菁分享的《月亮与六便士》将分享会转变成了理想与现实的辩论现场。牢靠的职业地位、温柔的妻子、懂事的孩子,但这美好的一切在思特里特兰德看起来都比不过绘画对他的吸引。“即使满地都是六便士,但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理想与面包究竟哪一个重要,这一个世纪难题又一次被挑出。在理想和现实的天平上有没有一种维持平衡的方法,记者团团长余雅如弓|导大家站在主人公的角度思考自己面对理想和现实冲突时的选择。记者团团员们积极回答此问题。华思雯同学认为:或许不是因为主人公不够坚强,而是在面对妻子的完全不理解,周围世界的打击之下做出的无奈之举,无论主人公当时是何种心态,他的选择已然是过去。对于当下的我们,平行世界,多元生活,年轻时可以以梦为马,随处可栖,年长时既能朝九晚五,又能浪迹天涯,或许这才是最合适的选择。
随后,团长余雅如借分享《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和《浮生六记》等作品向记者团所有团员提出期望:阅读不应只一味地关注故事发展进程,作为一名新闻记者应当将注意力部分转移至文本中人物与环境的描写,以此充实自身的写作素养。
风格迥异的作品为此次分享会带来了一次次的惊喜。黄婷会同学带来的《杀死一只知更鸟》反映了种族的不公正与对无辜者的摧毁;金斌海同学分享《电车难题该不该把胖子推下桥》,在众多领域都值得深思;以猪为首所领导的革命成功,同样也是以猪为首的政权腐化,华思雯同学带来的《动物庄园》以动物为喻,寓意着革命后的政权脱离了法治、民主,必然会走向衰败;团长李元成通过介绍列夫托尔斯泰的名作《战争与和平》,表明了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可贵;艰难岁月,却化苦为甜,灰暗的日子也可以过诗意的人生,刘涵为大家带来的《人间草木》将虽处境艰难,却依旧对生活热情不减、富有童心的汪曾祺老先生再现在大家面前。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品名著,读好书,汲取文学营养,高屋建瓴,才能发觉自身不足。一次简单的读书分享会,不仅仅是书籍的分享,更是思想与价值观的交流。(文/法学院 余秋霞 编辑/沈嘉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