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江西财经大学主办、江西财经大学艺术学院承办的第七届传统音乐高端论坛研究生分论坛于11月26日在艺术学院C185学术报告厅隆重举行。论坛由艺术学院副院长樊凤龙教授主持,音乐系硕士生导师们出席此次分论坛。
17位研究生进行了最新研究成果分享。何春林首先以《论声乐慕课的“个性化定制”》为主题,论述了声乐学习与产品开发结合在一起,并对声乐慕课发展现状、“个性化定制”应用探索与设想以及它的发展趋势;翟都晓以《从音乐表演美学角度谈魏佳妮《春天的芭蕾》的演唱》为主题,从历史音乐风格、时代特征、演唱技巧、艺术表演能力去分析魏佳妮演唱的《春天的芭蕾》;张玥以《歌剧选段《思儿》的艺术特征和演唱体会》为主题,分别从中西元素结合、人物角色塑造、歌词及旋律、气息共鸣与咬字、情感与表演分析去阐述其艺术特征和演唱体会;张立以《台州乱弹唱腔音乐特征实地考察研究》为主题,从历史发展情况、唱腔特征、发展现状、原因去展开研究、讨论其发展前景;廖耀斌以《谈歌唱中“喉位”的调控对打开喉咙的重要性》为主题,先阐述“压喉”“喉咙”“喉位”“舌位”的定义,然后探讨“喉位”、“舌位”跟“喉咙”的三者之间紧密相连但要有一定的距离的关系,最后引出“喉位”的调控对打开喉咙的重要性;黄万玛才让以《浅谈藏族歌唱的艺术风格和演唱特点》为主题,通过掌握吐字、运气、发音方法及藏语的运用来完成藏族歌曲的创作;陈波以《浅谈钢琴伴奏艺术中织体与色彩和弦的二度创作》为主题,讲述钢琴伴奏的重要性和伴奏织体的选择及色彩和弦的运用;古汉文以《浅谈“歌唱意识”在声乐训练中的重要性》为主题,强调呼吸、声音位置、正确咬字的意识及情感表现在声乐训练中的重要性;马星宇以《浅析如何运用理论知识完善和场表演》为主题,探讨流行音乐的二度创作及改编。
李玉坤以我国音乐科技文化产业发展为切入点,探讨其发展现状、审视其面临的挑战、促进其发展战略思考;刘珂以万安儿郎文化艺术节为切入点,阐述万安儿郎文化艺术节的发展历程、活动流程及传承困境,并提出其传承发展对策,以期对儿郎文化艺术节更好地传承提出一定的借鉴;徐梦梦以智能化时代下艺术管理教学为切入点,提出时代新要求,阐述“互联网+教育”模式,从而探讨智能化时代下艺术管理教学互动的策略;杨思杭以高校音乐艺术硕士人才培养管理模式为切入点,研究国内外培养现状,剖析培养问题,探究管理模式;张晓以科学技术在舞台美术当中的应用为切入点,提出科学利用舞台灯光组合艺术、视频背景,科学结合计算机技术与舞台美术的发展;魏壮以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为切入点,探讨国内剧院管理模式,东方艺术中心初期的优势及劣势,事件、体验、口碑、会员营销策略;蒋承宸以音乐教育APP软件为切入点,分析APP与音乐教育、音乐教育类APP运用及管理;张洪征以高校音乐会海报宣传为切入点,提出海报对音乐会宣传的作用有整合音乐会信息、增加音乐会艺术感、引导观众心理、增加参与热情。
最后,樊凤龙作总结讲话。首先,对参与论坛的研究生精彩的报告表示感谢;其次,与出席论坛的导师们一起对参与的研究生提出了一些学术问题,如:题目要集中并缩小范围、选题要前沿、PPT呈现要美观、语言表述要精简、研究的问题要深入等;最后,希望同学们课后要认真准备,才能得到锻炼,有态度才能决定高度!相信同学们以后会做得更好。
与会人员在一整天的学术交流中,通过聆听研究生们的学术报告和导师们的精彩点评,不仅活跃了思维,开拓了思路,更感受到研究的学术魅力。(文/ 陈雅萍 刘珂 编辑/于德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