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引导提高学生的学术素养,提高学生对学术活动参与的积极性,由人文学院学术部主办的青年学术讲堂于11月21日下午在英庐429教室举办。人文学院院长尹忠海教授、文化产业管理系李旭副教授以及新闻传播系吴辉副教授作为分享嘉宾,出席了此次青年学术讲堂。
讲座伊始,尹院长指出抓好选题、抓好规范是做好课题研究的基础。就抓好选题方面,同学们应该要注意以下几点:点题需分明,题目不可太大,要“小题大做”。在选题上,应该做到:问题意识鲜明,文章合乎知识结构,要争取做到调研可操作,文献能支撑,切忌盲目跟风,切忌选题重复,要有田野芬芳,贴近老百姓生活,范式力求明晰。就抓好规范方面,尹院长强调到:课题还应注意体例、图表、问卷、语言、排版、观点、方案、逻辑、文件以及方法的规范性。
接着,李旭老师指出:在当前这个贴近前沿科研的时代,新媒体,人工智能等技术为学术研究提供了极大便利。同学们在本科阶段,应积极参加科研。他强调,进行课题研究,要接地气,从实际生活出发,要把过去、现在、未来联系起来。就过去而言,看的是我们的知识架构,我们自身的积累。就现在而言,我们要注重自身的切实体验,贴合生活实际。在未来的方面,我们做的课题会与未来有所关联。
吴辉老师则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享:一、不要贪大图全,范式、选题、方法三方面都要做到专一。二、学术的东西需要有深度,要做深度报道,不能仅仅停留在what层面,而要想着解决why和how的问题。三、学术研究的具有前沿性,创新性。我们要多问,多阅读相关专业领域最好的学术杂志,来确定自己的研究是否符合实际情况。
在提问环节,同学们积极提问,老师们也对问题进行了透彻的分析,并给出了针对性回答。老师们指出,做课题是一件考验思维深度的活动,但大家不能因为读不懂相关资料而放弃阅读;同学们要善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要多和老师进行交流。在查找资料方面,可以注意参考文件的引用率,或查找相关领域权威部门的文件和数据,但同时要注意文件的发布时间。
讲座的最后,尹院长呼吁道,同学们要敢于做科研,多收集资料,让课题充满“泥土气息”。希望同学们在要仰学术之光的同时,更要勇攀学术高峰,争创佳绩!(文/人文学院 高雅慧 编辑/潘玥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