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开始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当时,在国内,十年的“文化大革命”使中国政治局面混乱,经济发展缓慢甚至停滞,国民经济濒临崩溃;在国际社会中,新科技革命推动着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远远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受到巨大的国际压力和威胁。面临严重的社会危机,以邓小平为领导的中国共产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确定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此,中国的面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焕然一新。
从安徽凤阳小岗村开始,实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村生产责任制。这种责任制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又促进了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1984年,以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为中心环节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中国人民政府颁布一系列制度,如:政企分开,简政放权,使企业在经营管理中有更大的活力;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通过改革,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企业有了竞争机制,增强了活力,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效益显著提高。
经济体制的改革极大地解放了中国社会的生产力,推动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一举动,有利于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扩大出口和引进外资及先进技术;促进中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国际分工以及直接参与国际贸易规则决策,维护我国的合法权益;有利于改革开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在过去40年中,中国逐渐成长,蜕变为了世界大国,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很清楚的感觉到改革开放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好处。衣食住行都比以前有了非常大的变化:衣服式样不可胜举;食品繁多,人民从追求吃饱到追求吃好;住房各式各样,有高楼大厦、有独栋小别墅、传统的民居……出行方式从以前以步行为主到现在的公交车、地铁、小轿车、火车、高铁、飞机、轮船等等。特别是2018年10月24日上午9时,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港珠澳大桥作为中国建设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项目,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它的投入使用,大大方便了港珠澳三地的交流,将大大促进港珠澳三地经济社会一体化,促进中国的社会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中国的社会越来越和谐、稳定,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话语权不断增强,中国方案得到更多国家的认可。
但是,在中国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主要矛盾,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仍然任重道远。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的政策,同时,根据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不断增添新的内容,让政策在当今焕发新的活力,为中国的发展起引导作用。(文/会计学院 付娴静 编辑/邱朝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