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2018年江西省社科普及宣传周暨“百名理论专家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活动之东风,外国语学院于2018年10月31日下午在英庐学术报告厅Y119举办首届翻译论坛活动。活动邀请了江西省翻译协会会长、南昌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蒋平教授、南昌航空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徐翰及外国语学院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谢海长副教授作主旨发言。活动由曾剑平副院长主持,华东交通大学、南昌理工学院、江西警察学院等教师代表、外国语学院全体教师和研究生参加了论坛活动。
蒋平教授从事对比语言学研究,在主旨发言中,她结合自己丰富的课题申报经验和深厚的翻译研究功底,从受众角度出发,以“当今翻译研究的选题”为主题,具体分析了国家社科2006-2018年翻译研究立项课题,包括课题立项情况、研究主题分类和示例分析,进一步指出翻译研究动态及热点。她认为,在课题申报中,关注研究热点的同时不能忽略研究虽少但极具重要性的领域,如翻译市场研究、外国典籍汉译研究和译者主体研究;要多与其他学科相结合,不能局限于语言学,如2015年有学者从哲学方向成功申报课题;可以尽量体现地方特色,如2016年有学者对湖湘翻译家与中国思想现代化进行研究。
徐翰教授主要从事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在以“英汉差异的对比及其对翻译学习的启示”为主题的主旨发言中,与师生们一起分享了翻译学习的具体路径。他认为比分析有助于外语学习与翻译,紧接着从形合与意合、繁复与简短、形态型和语义型、孔雀型和狮子型、视点固定和视点流动、主语与主题等角度对比分析英汉语言,并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其对翻译学习的启示。这些对比分析,有利于学生预防和排除母语的干扰,克服盲目性,增强自觉性,从而达到真正运用外语的目的;此外,熟悉母语和外语的特点,并加以科学对比,分析其差异的因素,这也有助于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增强教学的预见性和针对性,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
最后,谢海长博士作了题为“表现论还是实用论:华兹华斯诗学再考”的学术报告。作为英国“华兹华斯会议基金会”首位中国成员,谢博士长期专注于华兹华斯诗歌诗学研究。报告中,谢博士肯定了M.H.艾布拉姆斯将纷繁复杂的西方文学理论划分为“模仿论”、“实用论”、“表现论”、“客观论”等四大类型的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但指出艾布拉姆斯将华兹华斯诗学等浪漫主义诗学概括为“表现论”的观点值得商榷。谢博士从剖析艾布拉姆斯论证中的三大可疑点入手,用大量史实和文本论据揭示了华兹华斯诗学与古希腊罗马以降“实用论”诗学传统之间的因承关联,华兹华斯诗学与他对当时英国社会政治文化现状深沉关切之间的内在关联。证明华兹华斯诗学在本质上不是国内外学界几成定论的“表现论”,而是古老“实用论”传统在英国现代转型时期的衍化嬗变。
在一阵热烈的掌声中,本次论坛圆满结束。此次翻译论坛的成功举办,为师生们提供了一个充分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对于提升外国语学院的学术氛围和学术型人才的培养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外国语学院/邱慧玲 肖珺月 编辑/刘梦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