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江西财经大学新闻网! 显示时间
    • 新闻网:727058217@qq.com

      新媒体:jcxinmeiti@126.com

校园广角

首页>>校园广角>>基层风采>>新闻列表

软通学院推动学生科研创新,夯实学风建设基础

    11月14日至19日,第十五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在上海成功举办。由我院谢亮老师指导的《基于生物电控制的防人反馈假肢手》荣获二等奖,《双向交流手语翻译器》荣获三等奖。这些荣誉的获得,与我院一直坚持学风建设与人才培养特色相结合,致力于培养“信敏廉毅”校训下的创新创业的复合型人才密不可分。

    学风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更是学生自我发展的基本平台。软通学院在加强学风建设的过程中,突出专业特色,全面营造科研创新氛围、健全科研创新管理机制、构筑实验科研创新平台、优化科研创新指导队伍、引领学生参与科研创新竞赛、丰富科研创新活动载体等多种途径,让学生提升创新意识,增强学生团队意识,助力学生成长成才,浓厚学习氛围,形成了理念先进,深受学生喜爱学风建设体系。

营造“愿学”氛围

    一直以来,软通学院坚持把‘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创’作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平台、推动‘产学研用’结合的关键纽带。以赛促学,积极调动学生的责任心、组织纪律性、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创新意识等职业素养,培养未来社会需要的创新型、实用型人才。学院坚持把创意思维、创新理念融入到日常教学的点滴之中,以赛促学的“双创”人才培养模式正在开花结果。学生创新良好氛围正在形成。

    2017年5月3日,省长刘奇来学校调研时,对我院“随芯所欲”创新创业学生团队给予高度肯定;由谢亮老师指导的“双向交流手语翻译器”与“基于生物电控制的仿人反馈假肢手”两个作品,荣获全省“挑战杯”科技发明制作类3个特等奖中的2个席位,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此外,在以赛促学热潮中,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类学科竞赛,并在ERP创业设计、ACM国际程序设计、“华为杯”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TI杯”全国大学生物联网设计竞赛、江西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手机软件设计大赛、江西省大学生计算机作品大赛等多项学科专业赛事中捷报频传,连连取得我校在各类竞赛中的突破性成果。毕业设计连续三年学校十佳论文设计中拔得头筹;连续3年代表学校参加教育部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全国展出;连续3届代表学校参加全国“挑战杯”大学生科技作品竞赛并荣获佳绩。

夯实“能学”基础

    以“倚动实验室”和其他教室工作室为基地,软通学院形成了本、硕、博学生协同学习的人才培养机制,组织创建了一个全国性的基于竞赛平台的新型科技人才协同培养联盟,探索了通过模拟软件企业运作模式进行软件人才培养的新方法,形成了一种软件研发全生命周期的体验式实践教学模式,缩小了学生实践能力与毕业后工作能力需求之间的差距,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考研和就业工作。

得益于校团委、教务处等相关部门对于学科竞赛、学生科研创新活动的强有力的机制保障,在各种比赛的基础上,学院教师开发了一系列手机软件与移动商务等系列实践教学项目,出版了一批高质量教材,得到国内同行的广泛认可,被省内外近100多所高校采用做为教学用书。赛教结合的显著成效也鼓励了专业教师积极参与,带领学生参与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学科竞赛,从而在竞赛中获得教学改革的源源不断的动力。

拓展“善学”空间

    以学科竞赛为载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学科竞赛为契机,促进教师队伍建设,这是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一条途径,其归根结底是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面向互联网创业教育,学习创新者的宭境、精益创益、定位等思想,学院以“倚动实验室”为核心,内引外联,产学研合作,企业出资、学生参加设计,先开发边试用,边吸引社会资源,积极培养下一代优秀互联网+创新创业人才,开发了多款有价值的手机软件,如豹考通App、卓导App等,为高考填报志愿、研究生招生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参考。

    在创新创业的大背景下,我们在努力以科技竞赛实现作为“双创”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将创新创业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融入到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中,构建可持续的创新创业教育新思路,实现“以赛促创”的目标。 以《基于人工智能的研招助手安卓App——卓导》为例,该作品成功获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立项,成功获批2017年教育部产学合作育人项目,为省内唯一获批谷歌支持的同类项目,成功荣获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二等奖,该项目现在已成为学校众创空间的入孵企业。(文/软通学院 周海燕 赖林权    编辑/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