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江西财经大学新闻网! 显示时间
    • 新闻网:727058217@qq.com

      新媒体:jcxinmeiti@126.com

校园广角

首页>>校园广角>>基层风采>>新闻列表

林秀元:一名乡村医生的妙手仁心

在江西丰城市同田村中有这样一位老人,现年78周岁,从医49年,在多年的从医道路上他一直兢兢业业,热心服务于病人。他见证村子这么多年的变迁,他就是同田村村医林秀元。

妙手于人

林秀元这个名字,当我校丰城服务团成员询问村中德高望重的人时,每一位村民都会提及。路过池塘,走进小巷,循着村民指的路,服务团成员来到林秀元家。房子是很普通的庭院式建筑,屋中装恒与一般人家相同,却有一丝温馨感。在院子的西南角,有一写着同田村卫生室标语的平房,进入屋中,并没有诊所似的消毒水的气味。屋中的桌子边,坐着一位赤裸上半身的老人,偏瘦的身材上仍有肌肉凸显出来,脸上虽有皱纹,但眼神却透露出朝气和干练。经过与老人之间的沟通,服务团才确认眼前的老人就是村医林秀元。林老人并不会讲普通话,幸而服务团有当地人帮忙做翻译,访谈才能进行下去。

与林老的谈话是晦涩却深刻的,他告诉我们,自己是从1968年开始从事医生这个行业的,当时的他同田乡卫生院担任组长一职,仅过了两年,他放弃在乡里行医及舒适的生活,在无一医生大夫的村里扎根,为当地贫困人口提供医疗服务。而这一住,就是一辈子。

谈起学医的初衷,林老告诉我们,那个年代的医疗条件很糟糕,患病的孩子很痛苦,需要到很远的地方才能医治,大多数孩子,因为一些简单的如发烧之类的疾病就被夺走了生命,当时年仅21岁,正值意气风发年级的他从那时就发誓一定要学医,去救治即将被夺走生命的乡亲们。

“机会永远是给努力且善良的人。”用这句话形容林老人的学医路途是十分准确的。林老的母舅是学医之人,且对治疗跌打损伤也很有一套,在早些时候林老就一直追随母舅采摘草药,明其疗法。而关于针灸的学习过程,更是印证了这句话。林老回忆道“那应该是一个下午,因为下着大雨,自己所在的农业社就无法开工,在去母舅家的路上,我看到了一个老头,七八十岁的样子,担着很重的米走在雨中,我看到赶忙去抢着帮他担。在途中我才知道我俩是去同一个地方,他告诉我,他叫邹家盛。他知道了我正在学医,就表示自己家也是学医的,自己会针灸,可以全部教给我。最后我就拜师邹家盛,在他那儿学习了针灸。”

70年代的同田乡,医疗条件实在有限,政府为了改善状况,便让当时三个大队合并,成立了乡卫生院。那个时候已有几年学医经历的林老自然也被招入其中。因为医术不浅,林老就在那儿担任一6人小组的组长,一干就是两年。这两年中,因为出色的医术与人品,林老受到卫生院院长的器重,除此之外,他还接触并学习了西医。

尽管乡里的医疗条件已经有所改善但林老始终没有忘记学医的初心,“到最需要自己的地方。”林老永远把这句话挂在嘴边,放在心上。“乡里的条件很好,但是村里仍有很多穷苦人家来不到乡里医治,我看到那些孩子没人医,没药吃,很心痛。”谈到为何回到村里,林老这样说道。当时的村里没有条件准备医务室,林老就用自己那几年的积蓄在家里开了一个小诊所,每天给村里的人看病,对于一些腿脚不方便的患者,他便提起自己的药箱,带上草药与针具,来到村民家里为其医治。他用自己的脚步丈量着脚下的每一寸土地,用他们的双手为很多病人去除痛苦恢复健康。

林老的妙手村里人都清楚问及林老印象最深刻的病人时,林老回忆道,一名叫屈福秀的病人,因为呕血被送到诊室,脸色如白纸一般。她之前已看过另一位医生,但医治毫无效果。林老想用冒险的办法医治,女子的丈夫因为信任林老就让他医治。女子最终活了下来,到今天已80多岁,依然健在。那一晚,林老扎了他这辈子一次扎过一次的穴位——穿心穴。

仁心从心

比起林老出色的草药与针灸让村民更为陈赞的是林老的做人准则与道德。自他开设自己的诊所,林老不收村民一分钱,如果用西医医治,也只收取成本费用。环顾林老的诊所,除了桌子与放药的柜台,并未他物。问及这么多年的生活问题林老坦言自己年轻时家里也有一亩三分地自己与家人都能务农,草药,林老都是上山去采摘的,没有什么成本问题。现在几个孩子都成人,我就更不需要钱了“只要日子过得去,村民们在我这儿看病,就不需要担心钱。”

谈及林老的身体林老老伴告诉我们老人家近几年的身体状况都挺好除了一点肩部的小毛病治疗了一年一切无碍谈到这儿林老很快的站起来展示了自己每天练习的太极拳与咏春拳。当年和林老一起共事的乡村医生要么已经搬去城市要么已经离世,他仍然坚守在同田村坚守在第一线现在村子里的年轻人大多走了出去,去到县城里打工,各家各户的经济也早已好转,多年前没钱出村看病的情况也少了许多,但林老仍没有放弃,他现在最大的想法,就是要继续免费给穷苦人家看病,直到自己动不了那天为止。

“我没有放弃,也不会放弃,”当服务团成员们问道自己有没有想过放弃时,林老的回答出人意料的坚决。“我有了儿子,有了孙子,我也没有放弃过,每一天,我都在这个诊所里坐着,等待我的病人。如果我放弃了,我现在就不会在这儿,早就去游山玩水,去享福去了。”

“爷爷,你想对我们大学生说些什么吗?”这是服务团明萌熙向林老提出的问题。 “只要你们好好学习就好,你们能够过来看我,我就已经心满意足了。”林老的回答诚恳且平静,对于一位已步入古稀之年的老人,他的形象,他保持了一生的医德,他持有那一代人独有的医者仁心。他,值得所有在场人员的敬佩。

林老的事迹是很多老乡村医生的缩影,在那个社会发展落后的年代,他们这些乡村医生真正地做到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用他们的脚步丈量着脚下的每一寸土地,用他们的双手为很多病人去除痛苦恢复健康。从医虽然辛苦,但他们却无怨无悔;行医虽然繁琐,但却尽心尽力。在当时的农村,他们便是村民健康的指南针、救命草。也正因他们在行医道路上多年的摸索与实践,为当地中医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乡村医生”这个具有时代意义的名词,凝聚了无数老乡村医生的心血和汗水,无论社会如何发展,我们都不会忘记他们曾经的努力和付出。(文/丰城服务团 明萌熙    编辑/梅瑾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