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江西财经大学新闻网! 显示时间
    • 新闻网:727058217@qq.com

      新媒体:jcxinmeiti@126.com

校园广角

首页>>校园广角>>基层风采>>新闻列表

香港中文大学经济系宋铮教授来校讲学

4月13日上午,香港中文大学经济系教授宋铮做客经济学院,并作题为“R&D Misallocation and TFP Growth”的专题讲座。讲座由经济学院院长陆长平教授主持,经济学院、产业经济研究院等教师以及研究生听取了此次讲座。此次讲座在研究生学术报告厅举行,报告厅中“人满为患”,宋老师表示,“在当前的主流经济学研究过程中,没有想到经济学家的讲座能够有如此多的人来听”。

    本次讲座的主题是研发错配和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宋老师介绍前人研究情况,他发现,在R&D的错配投入和TFP的研究中,更多的经济学家都将视角应用于国家的宏观经济层面,而将其应用于企业数据则兴起于最近的十年期间。通过对比中外数据发现,中国TFP越高的企业其规模可能并不会很大,究其原因,如果将公司的TFP作为外生变量,国家TFP内生变量,那么有些TFP很高的企业受到了广义上的税收影响,并未得到支持,反而对其发展形成了阻碍,而一些TFP比较小的企业,其规模却比较大,比如国内的一些国有企业。

   

通过建模分析,宋教授发现,一家企业的研发投入规模取决于企业在经济当中所处的相对位置,那些相对经济地位比较落后的企业倾向于模仿,而一些水平相对较高的企业倾向于创新,从数学计量模型可以看出,TFP比较大的企业将100%做R&D,而TFP比较小的企业100%不做R&D。

通过总结前人的研究文献,宋老师从微观的角度研究企业TFP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是否会形成研发错配,并试图将理论变得更加的具有可操作性。首先宋老师构建计量模型,并引入TFP抑制性因素和不均一性因素,随后分别研究这些因素对TFP增长和R&D错配的影响,他认为TFP越低的企业学习很容易,未来TFP增长比较高,而TFP越高的企业学习很困难,未来TFP增长比较难,最后通过对比调查中国2001-2007年与台湾1988-1993年的工业企业数据,从TFP-R&D图形、收入-R&D图形和TFP增长与分散的角度进行数据和图形分析,他认为研究与开发支出的分配在2001年至2007年间有所改善,但仍比1980年代后期在台湾研发的分配效率明显降低。

最终宋老师得出的结论是,研发中的资源错配对总体生产率增长有很大的影响,而这种资源误配的减少对维持未来经济增长来说可能是重要的。

讲座后,老师和同学们就要素价格扭曲、专利与R&D关系、政府产业政策(补贴)对光伏产业影响和高校的教育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互动。最后,陆长平教授对讲座做总结,陆院长表示,宋教授为我们用高深的数学模型研究了R&D配置所带来的程度与影响,让我们耳目一新,宋教授清晰和富有远见的眼光,让我们领悟深刻。随后最后讲座在热烈的掌声结束。(图文/吴亚平    编辑/程志禄)

【延伸阅读】:宋铮教授现为香港中文大学经济系教授,香港中文大学与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联合中心主任,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杰出访问教授。他的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学和中国经济。宋铮曾任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经济学副教授和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研究员。他的学术兼职包括China Economic Review联合主编,Journal of European Economic Association副主编,中国经济学基金会学术委员会委员,Association for Comparative Economic Stuides执委会委员等。他的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学和中国经济。宋铮曾获2013年孙冶方经济学奖,论文发表于American Economic Review、Econometrica、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等诸多的国际顶级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