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至7月29日,国际学院“互联互通·梦飞国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赴赣州市大余县开展客家传统美食产业调研,对当地特色的“豆巴”、“烫皮”等传统美食工厂进行了调研,并与工厂人员座谈,以专业所学献策当地经济发展。
实践队调研行程的第一站是大余梅关食品厂,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实践队员了解了“豆巴”的传统工艺,观摩了制作流程,揭开了“豆巴”这一传统客家美食的神秘面纱。实践队员与工厂业主进行了深度座谈,就食品工厂如何扩大规模规避风险、打造特色品牌、强化差异化竞争力、减少物流环节损耗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实践队一行还赴大余烫皮厂进行了调研。“大余逢年过节一定要吃烫皮,我家三代都做烫皮,连我七十多岁的老父亲现在最爱的也是这香脆的烘烤烫皮哩!”黄厂长自豪地告诉我们。除此之外,他还向我们介绍了大余烫皮的悠久历史。在当地,传统的烫皮制作工艺被完整地保留,并在原有基础上引入机械化生产,通过建立品牌、扩大宣传等方式,使得越来越多人能够品尝到烫皮的独特风味。黄厂长向队员们介绍了新近开辟的“速食烫皮(丝)”生产线,并与队员们研讨制定如何将客家美食推广到全国的计划,形成了改良产品包装外观、开辟新型销售渠道、借助成熟电商平台等初步建议。
实践队调研组的聂彪同学表示这是他第一次与赣南客家美食近距离接触。他说到,“当地人用简易的原料、传统的制作工艺造就了这独特的美食。它们朴实无华的外表正是当地淳朴风土人情的真实写照。”当谈到此次实践调研的收获,聂彪同学说,“工厂参访增长了我们的见识。在与厂主的座谈中,我们将所学到的专业知识与调研情况相结合,给企业提出意见建议,同时也让我们更加直观的领会教科书中的理论。”
据了解,江西财经大学国际学院“互联互通·梦飞国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共由来自大二、大三年级的17名同学组成,同学们自发形成了“调研组”、“支教组”等小组,以爱心支教留守儿童、产业调研献策当地经济发展的形式度过有意义的暑假。(图文/熊欢 编辑/姜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