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下旬,我校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队开展 “一带一路”中国形象的调查实践活动。实践团队一行6人深入甘肃、青海等地开展为期7天的调查实践活动。本次调研通过街头采访、网络问卷渠道、直播访谈渠道等创新研究形式,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同度、对中国政府的亲密度和中国人民友好度进行调研,并在现场开展推广中国形象的宣传展示小活动,以更好地了解外国人眼中的“一带一路”。
兰州:驼铃古道丝绸路,胡马犹闻中国风
7月25日上午,旅城学子前往兰州大学与当地的留学生亲切交流,依托兰州大学留学生社团、留学生社区等阵地,实践团队开展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有关中国形象问题的答疑,团队与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家的学生进行形象问答小游戏,进一步的强化群众对中国国家形象的了解,同时也志愿为他们讲解、答疑,积极宣传一带一路、丝绸之路、中国形象等,积极推广“一带一路”倡议的认同度,为各国人民加深对中国政府的亲密度和中国人民的友好度献力。
如今走在兰州的大街小巷,经常有不同肤色、操着各种语言的“老外”与我们擦肩而过。目前在兰州市常住的外籍人士有千余人。调研当天下午,团队成员还在兰州五泉山附近的厨师培训学校附近,与一位来自英国的酒吧老板交流“一带一路”中国印象等相关主题。在交流过程中,他表示对于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欧洲将受益于“一带一路”,就像两千多年前的古丝绸之路时代,欧洲曾经受益于中国那样。
西宁:一带一路谋略远,欧非东亚共双赢
旅城学子团队成员完成了在兰州的调研活动,坐上D2757兰州-西宁的动车前往本次调研活动的第二站。据了解,自古以来,青海省对东西方的文化交流、文明传递、技术传播、商贸流通产生了积极作用和重要影响,如今的青海已然成为“新常态下”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西宁也成为新丝路上又一重要交通经济带。
7月26日,调研团队以藏医药博物院-人民公园-莫家街-五四大街-八一路为活动主轴线在西宁市区调查采访。实践团队在莫家街青海知音源印度餐饮店接触了一位来自印度名叫Brahmaputra的老板,首先是他们的中文讲得非常流利,尽管在团队成员“蹩脚”的英文口语水平下,仍然为彼此的交流减轻了许多麻烦。通过与这位印度“主厨”线下访谈约持续半小时后,彼此交流惊喜多多,他表示出了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肯定,以及对我们国家美好的希冀,对两国友好和平往来的美好祝愿。访谈过程不仅流畅地进行了线下采访,更能够感受到外国友人热情好客的一面。
最后实践队提出一起合照留作纪念,“老外”爽快地答应了,还主动要求换上自个儿国家的传统服饰留影。
互联网:“网”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经过了几天的线下调研,旅城学子还在“线上”采用互联网+模式拓宽调研广度与深度,不仅以超星问卷星的形式通过邮件的形式发放给兰州大学、青海大学以及江西财经大学留学生同学,还与国际知名高校的在校大学生进行直播访谈活动。
7月27日,团队成员就与一位秘鲁的大学生Miguel进行深度的联系,并通过微信群聊的功能与团队成员交流互动。他与团队成员交流时提出,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将“重塑”丝绸之路形象,打造共赢的全球伙伴关系和贸易合作,对国际关系产生深远影响。另一位外国网友,印度医学院的一名临床医学系的留学生,他表示曾参观青海省藏医药博物院时,感受到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大国,中华民族更是一个友好的民族。针对中国藏医药与印度医药问题时,他认为中国藏医药文化和印度的医药文化被称为世界医药学史上的奇迹并推动了现今医药文化的发展,共同推动了金砖国家科、教、文、卫各方面协调均衡的发展。
本次活动是团中央组织的2016年“丝路新世界.青春中国梦”全国大学生暑期实践专项活动项目。此次调研活动体现出江财学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学院充分发挥暑期社会实践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目前为止,学院今年获多个社会实践项目均已立项,该项目的顺利开展是学院依托项目支撑,有计划、有组织、有目标的成功开展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有力见证。(图文/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 吴文浩 编辑/姜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