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江西财经大学新闻网! 显示时间
    • 新闻网:727058217@qq.com

      新媒体:jcxinmeiti@126.com

校园广角

首页>>校园广角>>基层风采>>新闻列表

国际经贸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纪实

 

正值建党95周年暨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江西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的“红船引航”暑期三下乡服务队在深入农村践行“两学一做”的同时,发扬党和长征精神从而引导更多的青少年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传承文化,共同助力“中国梦”。

抚今追昔红色情怀,红歌课堂寓教于乐

95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标志着中国革命由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80年前,长征的胜利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2016年7月13日,江西财经大学国经贸学院三下乡服务队在宜春市奉新县上富党员活动室抚今追昔,展望未来。上午,在党员活动室,同学们庄严宣誓,铭记往昔历史,鞭策美好未来。随后同学们有幸聆听受邀前来的抗战老兵92岁温振兰老人讲亲身抗战故事与生活现状,体会岁月变迁。通过一系列活动,同学们对往昔艰辛岁月与如今肩上重担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

 

 

 

九十五载建党伟业,缅怀峥嵘岁月之后,今朝又辉煌启程。7月13日,国贸学院暑期三下乡实践服务队在奉新县上富镇董田村举行了面向留守儿童的别开生面的课堂——红歌课堂与红色素拓运动会。以文艺汇演加运动会的形式开展红色教育,在寓教于乐中减轻这些留守儿童的孤独感,传播红色思想。红歌课堂开场的《映山红》将现场气氛带动起来,随后的红色抗战小品《红日》更是精彩,幽默谐趣的语言,配合略显夸张的动作,使孩子们笑声持续不断。最后大家齐唱的《歌唱祖国》荡气回肠,让青少年在欢声笑语里感受爱国主义。红色素拓妙趣横生,四渡赤水(摸石头过河)、南昌起义(30米龙卷风)强渡大渡河(背夹球接力)、飞夺泸定桥(火车跑),潜移默化地将红色文化深入群众。

尊老携幼弘德奉新,志愿服务情暖同渡

   “扶老养老传家久,尊老敬老世泽长”,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7月14日,江西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三下乡”团队兵分两路,分别慰问留守家庭与敬老院。留守家庭普遍生活条件拮据,团队来到周巧云奶奶家发现老人生活十分贫苦。低矮破陋的木板房,凹凸不平的泥巴地,一脚跨过门槛,险些让队员崴了脚。即使是三十五度的高温天气,里面还是潮湿阴冷。整个房间被木板一分为二,一半厨房一般卧室,不到五六平米的卧室被一张床,一张桌子占据了大部分空间,剩下的空间里坐着四个同学显得十分拥挤。桌前挂着历代领导人的照片,门前贴着几张奖状。和周巧云奶奶交谈过后,得知她有一个儿子在外地打工,但不太愿意照顾自己,儿媳在孙女很小的时候也因故去世了,所以现在是和一个11岁的孙女相依为命。老人苦了一辈子,却依旧笑着面对生活,对人热情,对事热心。“就是可怜我这苦命的孙女哟”,走的时候,老人的叹息又一次刺痛人心。据悉,当地学校并没有给予像这种留守儿童一定的补助,当地政府也没有相应的政策倾斜。

 

 

上富镇敬老院的老人们大多行动不便,在院长的带领下大家来到了老人们居住的地方。同学们逐一拜访了各位老人。征得老人同意后,大家为其做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擦桌子、聊家常、削水果、锄地,同学们普遍兴致昂扬。随后,大家邀请所有老人到敬老院广场上,展开了文艺汇演。一曲曲贴近老人时代的歌曲悠扬地响起,老人们边听边鼓掌,听到熟悉的曲调儿时还一起唱了起来。天有不测风云,汇演过半,一场瓢泼大雨突然而至,服务队努力克服了环境阻碍,将老人们转移至屋内,继续着汇演。服务队员和老人们一起合唱着一曲曲熟悉的红歌,《映山红》、《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南泥湾》......歌声渐渐汇聚,凝聚成红色的汪洋。红色情怀升温,向党之心隽永。或许是众人悠扬慷迈的歌声直抵云霄,汇演将毕,雨后天晴。在微红似熏的夕阳下,老人们恋恋不舍地与我们挥手告别。不禁让人想起“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情”。  

 “互联网+农业一色,贸易生态并肩齐飞

传统观念来看,农业与互联网+有着天壤之别,但农业作为最传统的产业也决定了“互联网+农业’的潜力是巨大的。7月14日,江西财经大学国贸学院暑期三下乡“红船引航”社会实践服务队来到了奉新县上富镇董田村猕猴桃种植基地,在上富村支书的带领下,对该农业生产基地进行了实地考察。支书介绍到,奉新县猕猴桃的主要销售渠道为淘宝等电商平台,销售信息也大多来源于信息爆炸的互联网。奉新县生态优良、土壤适宜、交通便利,着重在发展“互联网+”的基础上狠抓生态保护,不仅改整重整荒山弃山,而且深施重施农家有机肥,增加土壤有机质。

 

 

下午,学子们走进奉新县上富镇永发(上海)模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江西分公司进行学习。永发公司以绿色化生产为特点,价格与品质在同类产品中均位于前列,因此大多销往美国。吸引美国购买永发公司的产品的正是永发公司生产出来的产品的绿色环保性与可持续性,在发达国家的观念里,消费不能以牺牲环境为由,一切都在可持续发展之上进行创新、拓展。访问中队员们对工厂所造成的环境污染提出了疑问。负责人说公司有自己的污染降解流程,不惜成本购置了清洁机器,因此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微乎其微,是一家真正地环保企业。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一直是社会关注的重点,永发公司的生产模式给了国贸学子一个新的生产和创业概念。

奉新风流艺术之辉,诗书土纸文化之光

7月15日上午,服务队奔赴奉新县上富镇寻访土纸制作艺人及作坊,探访土纸制作发展的起源及现状,以大学生的视角寻求对土纸制作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法。实践服务队跟随村主任的步伐来到了土纸制造的现场。实地调研过程中,服务队观察到,土纸制造现场依然保留着传统手工艺人简单、朴素的风格,简陋的老旧设备和零星的手工艺人构成一幅“夕阳西下”的衰落之景。问及一位姓李的工匠土纸发展的现状,他落寞地说“现在土纸的需求过低,基本没有什么人购买土纸,更没有什么人愿意传承这种效率较低的土纸制作工艺了,土纸的发展是一天不如一天了。”“一定要帮我们多多宣传,让传统的东西继承下去!老祖宗传给我们的东西不能丢啊!”寻访临近结束时,当服务队表示愿意利用新媒体的平台来宣传土纸制作工艺时,村主任激动地说。

 

 

下午,在举办的大型文艺汇演中,上富镇艺术团受邀上台表演了奉新传统山歌《十里亭》。奉新山歌以其简洁明快、韵味香浓而流传至今,现场观众聆听奉新山歌就是在聆听黄河唐律与江南楚骚的莺莺对唱,就是在欣赏中国民歌的活态化石。奉新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不仅让学子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更多的关注和思考,更为中华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助力。

江西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 “三下乡”活动在线上线下同时开展。队员们边走边写、边走边拍,已经在腾讯微博、新浪微博发起话题讨论,在学院团委微信平台发布活动内容,并相继推出微电影、微电台等青年文化产品,不仅展现了当代青年知行合一、创新求变的精神风貌,还激励着学子们与社会同奋进,与时代齐发展。(图文/国贸学院  吴文豪  周琪    编辑/姜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