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已经完成好井冈山站革命斗争史学习的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队伍开始赶赴行程表里的下一站——于都瑞金站。在这两块红色土地上,财税学院实践队一行将寻访红军长征的痕迹,于实地去体会那关乎到中国共产党存亡的壮烈行军。
早晨8点,队伍从井冈山出发,经过近5小时的奔波,财税学院众人方才抵达目的地于都,简单地用过午饭后,众人便依照预定计划,开始了对于都这红军长征出发地的参观学习。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内,学员们跟随着讲解员的脚步,听着讲解员的解说,行走在纪念园内,一点点追忆着昔年发生在此处的点滴。正午时分炽热的阳光照射之下,贡水水面波纹荡漾,映衬出粼粼光耀,仿佛是在讲述着红军长征出发的艰难不易。随后,学员们来到了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馆参观,当年遗留下的宝贵文物陈列在展馆中,配合着留存的影像资料,再现了当年的场景:贡水之上,于都人民无私奉献,大力支援红军渡河,每到傍晚,于都人民开始搭造浮桥,并为红军战士提供食粮,帮助红军顺利渡过贡水。
参观完长征出发纪念馆,队伍便赶往下一地点——瑞金。首先,众人来到了沙洲坝,也就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中共中央政治局旧址所在地。1933年5月,中革军委根据临时中央政府的决定从反“围剿”前线迁移于此,军委总参谋部本部等机构在此办公,当时这里便成为了中共苏区的中央机关,承担起苏区行政职能履行的重任。
随后,财税实践队来到了二苏大会址,探寻起这座“当年的人民大会堂”的历史。作为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的召开地,中央政府大礼堂经过四百余名苏区工人四个多月废寝忘食地工作建成,二苏大会上,毛泽东致开幕词,并向与会的诸位代表作了其中央执行委员会和人民委员会任职两年来的工作报告。学员们端坐在礼堂中,听着讲解员的解说,似乎感受到了当年苏区人民在那可贵的自由民主政治氛围下由心而发的喜悦。
接下来,学员们来到了红井景区,满怀好奇,想要亲口喝一喝那留名于中国近代史的红井水。那句常被人们挂于口头的俗语:“吃水不忘挖井人”,挖井人众所周知乃是革命领袖毛泽东,而那口井便是红井。1931年,因瑞金苏维埃政府转移至沙洲坝,毛泽东也搬到了沙洲坝村居住,了解到当地村民苦于吃水难一事后,毛泽东带领着警卫员,亲自动手为乡亲们挖出了一口井,乡亲们也亲切地将这口井称作“红井”。喝着那甘甜的井水,看着井旁那块刻有“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的石碑,学员们心中对于毛主席所强调的群众路线与为人民服务思想也有了更深刻的体悟。
15日早晨,财税队伍开始最后一日的行程,首先队伍来到了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博物馆。作为国家首批一级博物馆,瑞金博物馆收藏着许多中共苏区的珍贵红色文物,以纪念我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及其领袖毛泽东、朱德直接领导创建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和红军第一方面军,记录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历史。在博物馆讲解员的引导下,学员们见证了瑞金苏维埃共和国从无到有,成长到“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为中国共产党的起步奠定下基础。
随后,一行人来到了叶坪村,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一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正是在瑞金叶坪村的谢家祠堂召开,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宣告成立,瑞金也是从那时起成为了全国苏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革命者心中的圣地。在中央警卫营旧址内,讲解员为诸位学员进行一场现场教学,讲述了八子参军的历史故事,瑞金贫农杨荣显将八个儿子送去参军,跟随红军队伍为中国革命而战,最终全部牺牲。听着讲解员声情并茂的解说,学员们眼眶不禁湿润了几分,在那个动荡年代,这只是苏区人民对共产党、对红军支持的一个缩影,正是苏区劳动人民的无私奉献舍生忘死,方才孕育出中国革命的希望。
参观完叶坪村,本次财税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已圆满结束。在这为期四天的红色革命精神寻访历程中,实践队伍从井冈山到于都,再到瑞金,走遍了江西省内红色痕迹最深的土地,接受了革命奋斗精神的洗礼,坚持信仰、敢于牺牲,正是这样的信念支撑着革命时期红军战士与苏区人民,而这也将成为财税人的精神支柱,在之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时刻提醒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图文/刘方哲 编辑/姜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