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江西财经大学新闻网! 显示时间
    • 新闻网:727058217@qq.com

      新媒体:jcxinmeiti@126.com

校园广角

首页>>校园广角>>基层风采>>新闻列表

探文化之光、沐艺术之辉

 

 

    奉新别有风流处,诗书密映土纸声。在建党95周年的背景下,为积极响应党的号召,结合“两学一做”精神,江西财经大学国贸学院“红船引航”暑期三下乡实践服务队于7月9日至7月12日在宜春市奉新县开展了为期四天的寻访文化和艺术之旅。

探文化之光:土纸与课堂

    为了探访土纸制作发展的起源及现状,以大学生的视角寻求对土纸制作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法,7月9日,同学们奔赴奉新县上富镇寻访土纸制作艺人及作坊,跟随村主任的步伐来到了土纸制造的现场。实地调研过程中,同学们观察到,土纸制造现场依然保留着传统手工艺人简单、朴素的风格,简陋的老旧设备和零星的手工艺人构成一幅“夕阳西下”的衰落之景。问及一位姓李的工匠土纸发展的现状,他落寞地说“现在土纸的需求过低,基本没有什么人购买土纸,更没有什么人愿意传承这种效率较低的土纸制作工艺了,土纸的发展是一天不如一天了。”

 

 

 

 “一定要帮我们多多宣传,让传统的东西继承下去!老祖宗传给我们的东西不能丢啊!”寻访临近结束时,当同学们表示愿意利用新媒体的平台来宣传土纸制作工艺时,村主任激动地说。

    7月10日,国贸学院暑期三下乡实践服务队在奉新县上富镇董田村举行了面向留守儿童的别开生面的课堂——红歌课堂。考虑到孩子的年龄较小,同学们一致同意以文艺汇演的形式开展红色教育,在寓教于乐中减轻这些留守儿童的孤独感,传播红色思想,使孩子们的价值观、人生观不偏离正确方向。开场一首嘹亮的《映山红》将现场气氛带动起来,随后的红色抗战小品《红日》更是精彩,幽默谐趣的语言,配合略显夸张的动作,使孩子们笑声持续不断。最后大家齐唱的《歌唱祖国》荡气回肠,让青少年在欢声笑语里感受爱国主义,提升思想水平。

        沐艺术之辉:山歌与汇演

    7月11日,同学们于上富镇镇中心举办了大型文艺汇演。文艺汇演以弘扬党的革命精神为目的,通过同学们和当地民众联合演出的形式,为现场群众献上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视听盛宴。服务队用一首《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拉开表演的序幕。一曲《映山红》牵动起现场听众的心弦,激起了人们对红军长征的缅怀之情。上富镇艺术团受邀上台表演了奉新传统山歌《十里亭》。奉新山歌以其简洁明快、韵味香浓而流传至今,现场观众聆听奉新山歌就是在聆听黄河唐律与江南楚骚的莺莺对唱,就是在欣赏中国民歌的活态化石。

 

 

    7月12日,同学们顶着烈阳、怀揣礼品来到了奉新县湖东村的几户留守老人家中表演节目。老人给学子讲那过去的故事,学子为老人表演文艺节目,相互取暖,照亮心窗。其中,刘成财老人令同学们印象最为深刻。刘成财老人一生兢兢业业,家中有三个留守儿童,爷孙相携,笑对一切。当服务队提出一起唱红歌之时,老人家张口就开始唱起《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南泥湾》来,同学们迅速的找到配乐一起唱响。唱完歌,老人便开始向服务队说起几十年来的沧桑变幻生活的极大改善以及自己作为留守老人带着孙子孙女生活的难处,说到情深处,已热泪盈眶,让队员们内心受到极大的触动,千言万语都化作悠扬红歌声。

  奉新别有风流处,诗书密映土纸声。为期四天的文化艺术之旅,江财国贸服务队以知行合一的实践方式,不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更多的关注和思考,更对红色文化有了更广的情怀与理解,探文化之光,沐艺术之辉,江财学子势必要将文化与艺术传承与发扬的更加伟大。(图文/国贸学院  吴文豪   周琪    编辑/姜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