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8日,由我校主办的高层次学术活动——“蛟湖名家讲坛”正式启动。“蛟湖名家讲坛”计划每月举办1次,全年共8次(寒暑假除外),每次邀请两名专家授课。而今,正逢我校“双代会”进行时,办好高水平平台,做大做强蛟湖名家论坛又被写入校“十三五”计划,由此可见学校对其的重视程度。
学校开办名家讲坛,理应说是一个惠及四方的举措。广大学子可以借此东风,积极投入到学术研究中;学校可以借此良机,加速我校学术研究的进程;外界可以借此机会,加大对我校的理解。那么要如何将此机会好好把握,进一步深化呢?我认为可从三个方面推进。
首先,放低参与界限,让广大学子都可以参与。
名家讲坛应该以一个互动形式来开展,不是专家在唱独角戏,也不应止于老师们与各位学者之间的交流,放低名家讲坛参与者的界限要求,不仅仅让老师们可以参与,感兴趣的学生都可以采取自主报名的方式参与其中。我相信有了广大学子参与的蛟湖名家讲坛,会焕发出更大的生机。
其次,线上线下其推进,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传播作用。
宣传不应该止于传统纸媒,亦或是更古老的口耳相传之法,好好利用新兴媒体,采取微博微信在每一次讲坛开办前,都应在新兴媒体上放出预告;进行时也可采取同步微直播的方式,向广大学子播报其中的亮点;事后更是应该撰写对应通稿,深化后续效应。当然了,建立官网,让社会人士可以更直观的了解我校名家讲坛的盛况也是非常重要的。而讲座视频的录制与上传更是必不可少的,也可试着将其做成慕课形式,供校内外人士观看。最后,以点带面,以经济类讲坛为主,推动其他类讲座生根发芽。
作为一个财经类大学,经济自然是蛟湖名家讲坛的重心,可以仅仅限于经济类讲座未免失之枯燥,或许可以采取推出特别版的模式,在以经济类讲座为重心的基础下,以点带面,推出人文社科类讲座,以这种更接近大学生实际生活的方式,吸引各学子的目光,这样在从不同面提升学生素质的同时,又可以为可能略显枯燥的学术类讲座予以缓冲,从而加强学生对学术类讲座的兴趣与关注度。同时,可以采取一些线上线下互动模式,如让学生选取想听的类型,让学生票选当年最感兴趣的讲座等。
综上,要抓住机遇,将蛟湖名家讲坛办得更好还需要多方面努力,官网的建设,新媒体的推动,制度的改革,多元化的主题选择,都意味着更大心力的投入。可是这样的付出必定会有回报,学生素质的提高,学术水平的锻炼,外界了解的深入,都会随着蛟湖名家论坛的崛起的愈发突显。(文/学通编辑部 肖子薇 编辑/姜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