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被誉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的“奥林匹克”盛会的“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第十四届全国终审决赛在广州落下帷幕。软件与通信工程学院的2件决赛作品,创我校科技发明制作类历史最好成绩。其中,谢亮老师指导的《基于同步控制的传感手套和仿人机械手臂》(参赛学生:汪映兰、左斯、王颖、刘玮康、傅乘乘、郭燕、刘露露、陈倩倩)荣获全国二等奖,谢亮、曹重华、李刚老师指导的《基于同步互动多媒体教学的多功能鼠标笔》(参赛学生:熊勇、李文婧、郭倩影、崔璐、王燕、钟华兴、张典、袁鸣杰)荣获全国三等奖,谢亮老师荣获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秀指导老师”称号。
本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终审决赛于11月16日至21日在广东工业大学举行,21日至22日在香港科技大学举行国际大学生创新创业峰会。“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按照全国、省、校三级竞赛逐级选拔的。本届“挑战杯”有全国2000多所高校,200多万大学生直接参加。经过校、省两级选拔后,参加国赛初赛的共有528所高校(含香港高校7所,澳门高校3所)、1569件作品(含香港高校58件、澳门高校11件)。最终,共有318所高校的783件作品进入全国终审决赛,其中包括来自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澳门大学等10所著名的港澳高校的40件参赛作品。作品分自然科学类和哲学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作品涵盖了机械与控制、信息技术、能源化工、生命科学、数理等六大学科;哲学社会科学类作品涵盖了法律、哲学、社会、管理、经济、教育等六大学科。
据悉,软件与通信工程学院的两件参赛作品,同时晋级全国终审决赛,这在我校科技发明制作类还是首次,全国二等奖以上成绩也是学院历史最好成绩。(文/软通学院 编辑/匡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