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晚7点30分,应艺术学院邀请,郑州大学音乐学院常务副院长、博士生导师陈艳教授做客艺术学院,为学院师作题为“河南板头曲之特色与流变”的讲座。讲座由李勇博士主持,音乐系全体学生及部分老师聆听了此次讲座。
讲座中,陈艳老师首先解释了“板头曲”名字的由来,指出河南板头曲是“中原弦索乐”的一种传承形式。陈艳老师用风趣幽默的话语来解释较为生僻冷门的板头曲历史,让在场听众听得津津有味,聚精会神。讲座期间陈艳老师穿插着数个与弦索有关的古代诗词和历史小故事,也介绍到她于2003年出版的专著《中原弦索琵琶艺术研究》。随后,陈艳老师提到了一个严肃的问题:中原弦索乐的传承危机——老艺人渐次故去,中年艺人传承力度不足,青年艺人传承出现断代。陈艳老师呼吁大家多多关注传统音乐,关注中原弦索乐,不要让中原弦索乐从此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她从自己做起,大力宣传板头曲、中原弦索乐,让更多的人知道、了解、学习中原弦索乐。
在互动过程中,陈艳老师让两位来自河南的同学说家乡话,其中一位同学小唱了豫剧《花木兰》的片段,现场气氛愉悦,随后陈艳老师用琵琶演奏了一段《彝族舞曲》和河南版《高山流水》。优美的琴声让在座师生纷纷鼓掌以表对老师的赞叹与深深的敬佩。
此次讲座让同学们深刻地了解到了河南板头曲的历史与内容,也从中感受到了板头曲的魅力,增加了同学们对传统音乐的热爱。(文/周莹 郭可婕 编辑/匡琳)
【延伸阅读】陈艳,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郑州大学音乐学院常务副院长,教学名师。
社会兼职:现任国家教育部高等院校“音乐与舞蹈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音协中音史学会理事、中国琵琶研究会常务理事、九三学社河南省委委员、省委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郑州大学副主委、河南省“三八红旗手”、河南古代音乐研究会副会长、河南省艺术教育教指委委员、学科技术带头人、国际、国内专业琵琶大赛评委、河南省第九届、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评委、河南省博物院“华夏古乐”编钟乐团艺术总监、河南省高等教育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
学术成果:主持2015国家艺术基金项目;主持2013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主持全国艺术社科规划“十一五”文化部项目2012结项;主持2011河南省哲学社科规划重点项目;主持2011中央音乐学院《中原弦索乐研究》项目;主持省社科重点调研课题并获一等奖。出版专著《中原弦索琵琶艺术研究》获河南省人民政府颁发“第四届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主编出版国家教育部“十一五”规划重点教材《音乐简史与欣赏》上海大学出版社;主编出版河南省高校统编教材《古老编钟的启示—中国音乐欣赏》郑大出版社出版;以及河南省高校统编系列教材等著作。在专业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各项获奖20余项。
国际交流:应邀出访意大利、德国、法国、荷兰、比利时、俄罗斯、白俄罗斯、新加坡、韩国等国家多次成功举办个人琵琶独奏音乐会,受到邀请方一致好评;2012年应韩国庆州政府邀请,率郑大“国乐组合”赴韩参加“2012第四届GyeongJu世界Piri音乐节” 演出,是唯一中国队; 2012应邀出席“第八届世界音乐考古大会”受邀大会发言,研究课题在业内引起反响,被誉为“睿智与美丽”兼具的音乐考古学界之秀; 2013年应韩国·釜山“第五届东亚音乐考古研讨会”组委会邀请,赴韩大会发言,一展我国悠久历史文化与丰厚文化资源;2013年应新加坡“2013第七届中新国际音乐比赛”组委会邀请出任大赛国际评委;2015应美国加州圣何塞市政府邀请,出任“圣何塞世界音乐大赛”国际评委;2015应邀参加台湾新北市台湾艺术大学主办“融会与启发:音乐学的多元视角”国际学术研讨会的主场发言,以及台湾南华大学“2015雅乐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发言及“唐代音乐周——琵琶专场”的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