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金融学院2015届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工作圆满结束。从硕士学位论文的开题到正式答辩工作结束,历时一年有余,这期间金融学院对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写作工作一直遵循“高标准、严要求、重质量、见成效”的原则,致力于培养具有较强科研能力的硕士研究生。
金融学院学位论文的整体工作主要包含论文开题、自主撰写、论文预答辩、论文双盲审及论文正式答辩这五个环节。一个好的开头往往能使学位论文的写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针对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开题工作,金融学院采取了多次开题的方式,力争使学生在完成开题工作之后可以形成一个较为成熟的写作体系,为高质量学位论文的完成打下扎实的基础。在学位论文的自主撰写阶段,学院采取伞状管理模式,首先由学院向导师提出相关学位论文写作的大致安排和要求,然后由导师根据实际情况向学生们提出具体的安排和要求,由此推进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写作进程。
在论文双盲审之前,学院特别增设了学位论文预答辩环节。在首次预答辩中,设定了30%的淘汰比率,对在预答辩中论文存在一些问题的同学,提出再次进行修改的要求,并进行第二次预答辩。通过这种方式,使得我院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写作更规范、更严谨,且通过对论文创新性的强调提高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整体水平。在送审方面,我院采取全覆盖双盲审环节,主要的送审对象皆为211高校,部分为985高校,例如对外经贸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学位论文的盲审是考核和评定研究生论文水平、知识水平、综合素质及独立从事科学研究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学位论文质量审核把关的重要环节。学位论文盲审制度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评阅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较为有效地排除了评审中非学术因素的干扰。双盲审的反馈结果显示,我院学术型硕士研究生100%通过了盲审,而专业型硕士研究生仅有4名同学的学位论文有一个专家给予不通过,占全部研究生人数不到4%。为了避免评审过程中存在的误差,我院对这4位同学的学位论文再次送到985高校盲审,评委均给予了通过。在所有盲审专家返回的意见中,专家们充分地肯定了我院硕士研究生的写作水平,当然也提出了一些现实存在的问题,比如文章的创新性不足及计量方法应用不当等问题。我院硕士研究生在接到送审院校的反馈意见时,进行了积极的修改,对存在的问题逐一进行了攻克。
我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正式答辩,严格按照答辩程序进行。每一组都有5位答辩委员会专家,答辩委员的阵容堪比博士生的答辩阵容,如,在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答辩中,每组邀请了3位来自省外211和985高校具有博导资格的教授担任答辩评委;在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答辩中,每组邀请了2位来自业界的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金融机构从业者担任评委。
金融学院坚持“五个环节为一体”的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管理办法已经历时三年有余。今年,通过专家评审的反馈,明显感受到我院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写作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各位评审专家对我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认可度也在逐步提高,而这些成效与我院严格、规范的研究生培养方式息息相关。我院在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面,善于总结经验并勇于面对存在的不足,积极探寻更为完善和科学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为提高硕士研究生的整体水平初步形成了一套特有且值得推广的经验和方法。(文/周洪 编辑/孙爱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