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江西财经大学新闻网! 显示时间
    • 新闻网:727058217@qq.com

      新媒体:jcxinmeiti@126.com

校园广角

首页>>校园广角>>基层风采>>新闻列表

国家社科基金评委、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项阳教授莅临艺术学院讲学

   10月19日下午,应艺术学院的邀请,国家社科基金评委、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项阳教授在艺术学院C185多媒体教室为艺术学院师生作题为“从礼乐看中国音乐文化的功能性意义”的专题讲座。

    讲座刚开始,项阳教授便提出一连串的问题引发观众思考——“音乐是否仅仅供人欣赏与审美,宣泄情感”、“音乐艺术与音乐文化有怎样的关系”、“中国音乐文化究竟有怎样的功能性意义”、“礼乐与俗乐各有怎样的用途”、“城里人和乡下人对乐的认知有怎样的不同”、“作为具有时空特征的传统音乐形态如何活态传承到当下”。项阳教授围绕围绕音乐艺术、音乐文化、音乐的功能、中国礼乐文明等内容展开论述。

    讲座中,项阳教授以“中国音乐文化是由礼乐和俗乐两条主导脉络架构而成”展开对礼乐与俗乐区别的探求。他指出,俗乐是因应日常生活中审美、娱乐、宣泄等多种情感需要的音声表现,或称是人们世俗化的情感表达;礼乐是在国家规定中与礼制仪式相须固化为用的乐,礼乐代表“国家在场”,俗乐对应世俗人情;俗乐侧重审美功能和娱乐功能,礼乐侧重社会功能和实用功能则;当传统国家礼制被民间所接衍,成为民间礼俗,即国家礼制仪式的俗化形式——俗礼。

    项阳教授连贯地说明了礼乐和俗乐的区别,并在讲座中用多媒体投影了很多珍贵的文物和图片,图文并茂地讲解了中国礼乐与俗乐知识。项教授深入浅出、生动的讲解使师生们开阔了学术视野,更增添了对中国传统音乐的信心。(文/ 艺术学院记者团  编辑/孙爱霞)

【延伸阅读】
    项阳,男,博士,祖籍湖北宜昌,1956年2月2日生于山东淄博。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学术领域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学术著作《中国弓弦乐器史》、《山西乐户研究》、《乐户: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承载者》(日文版、大阪2007)、《中国音乐文物大系山西卷》(合著);论文集《当传统遭遇现代》、《以乐观礼》、《接通的意义——历史人类学视域下的中国音乐文化史研究》。学术论文120余篇。独立和参与完成多项国家课题,近期承担《中国乐籍制度与传统音乐文化》。有着较为丰富的实地考察经验。科研成果获文化部、教育部、中国艺术研究院奖励。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的国际音乐节评委(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1997),中国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专家评审委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和传承人评委,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文化部职称评审专家委员,文化部“文华奖”、“群星奖”评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艺科)评委,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博士生指导方向为“中国音乐文化遗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