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花期未尽,清明来临。4月5日上午,为悼念革命烈士,发扬先烈遗志,法学院分团委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们前往方志敏烈士陵园,以鲜花祭奠烈士英魂,用赞歌传颂革命精神。
缅怀先烈:继承革命遗志
带着坚定与向往,志愿者们踏上了征程,即使时而变大的雨水打湿了志愿者的裤腿,大家仍然毫无怨言,志愿者们来到了青松围绕的方志敏烈士陵园。踏入陵园大门,大家的表情变得肃穆,心情变得沉重。在方志敏同志的陵墓前,志愿者们排队站齐,在墓前默哀一分钟。同学们充满了对烈士的敬仰,又在为英雄的惨淡结局感到惋惜,亦或是对如今之中国感到自豪。默哀完毕,志愿者们围绕陵墓参观一圈,并为方志敏烈士献上花圈。
铭记历史:回望峥嵘历程
历史已过去,遗留下的故物仍默默描摹着那段艰苦热血的岁月,同学们来到方志敏烈士的遗物陈列馆,方志敏同志的照片、遗物、书信等,都让同学们感叹不已,志愿者赵薇的眼睛盯着方志敏烈士的遗像,看了又看,想去抚摸,却将手退回,“我想擦拭上面的灰尘,却怕惊扰了烈士。是和他一样的革命先烈,为我们如今的幸福打下了深厚的铺垫。”不多久,志愿者们便怀着留恋离开这个令人沉重的地方,这个埋葬着一代英豪的土地。
1935年1月24日,在突围失败后,方志敏不幸被国民党军俘虏,国民党士兵搜遍方志敏全身,除一块怀表和一支钢笔,一个铜板都没有。谁能够相信,堂堂共产党高级领导,竟如此穷酸。在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方志敏始终不屈服,“为着阶级和民族的解放,为着党的事业的成功,我毫不稀罕那华丽的大厦,却宁愿居住在卑陋潮湿的茅棚;不稀罕美味的西餐大菜,宁愿吞嚼刺口的苞粟和菜根;不稀罕舒服柔软的钢丝床,宁愿睡在猪栏狗巢似的住所!”那舍己为民的精神,如何不让人动容!
革命先烈,为新中国的诞生打下了深厚基础,那么法苑学子要做的,便是为新中国的未来,为法治大厦的建成,竭尽全力,砥砺前行!(文/法学院 孙小云 编辑/吴钰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