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引导青年学生在奉献中磨练意志、增长才干,提高思想道德水平,争做“六有”大学生,切实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经济学院在寒假期间组织开展了“拥抱新时代 青春建新功”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学院学生积极参与,反响热烈。
感悟十九大,宣讲路同行
为进一步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宣传贯彻到基层群众中去,经济学院组织同学们返乡开展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宣讲活动。同学们紧紧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主线,上网搜集资料、观看视频,翻阅相关书籍并做批注,请教有经验的宣传工作者,最后整理出十几页的宣讲材料,采取一家一户,田间、地头的方式,同时将宣讲词与与快板、诗歌、画作等各种文艺形式相结合,以唱、画的形式宣传十九大精神,强化了基层群众对十九大的认识。
我从来没有像这次宣讲活动这样将宣讲材料修改十几次。”参加活动的同学们说,看到自己死板的解释渐渐有血有肉,直到可以达到讲清楚党的十九大的鲜明主题、讲清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等七大要求,是枯燥困难的过程,但也是不断学习的过程,更是自我成长的过程。
真言诉真情,寄望新目标
经济学院以寒假社会实践活动为契机,开展寒假感恩活动,组织青年学生们用实际行动,想父母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经济学院心理健康协会(以下简称“心协”)和网新办共同合作组织本次活动,心协通过各班班支,向16、17级全体同学征集压岁言,压岁言可以是父母对自己的看法,也可以是对自己新年的期盼。学院网新办先后推出微信推送,选出部分“压岁言”与大家一起分享。经济164的汪荔丹同学的父母给她的压岁言似乎说出了大部分父母的心声:“我以为我不过是一个眨眼,可转眼却已迟暮,我以为你还一直是年少的孩子,可转眼却已成年,真是神奇,以为漫长的十八年转瞬即逝,你已不再需要监护人了,总想对你说些人生经验,好好学习吧,做个脚踏实地的人吧,勇敢去爱吧,去过属于你的人生吧!” 本次活动,体现了学院对培养同学们感恩之情的重视,经济学院通过这些活动,努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学生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培养具有“信敏廉毅”高素质的学子。
记录好时光,传递正能量
响应学院号召,经济学院的同学们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充分利用手中的相机、手机、画笔等记录在党领导下家乡的发展变化与和谐友善的社会氛围。来自五湖四海,在不同的乡土人情、历史韵味积淀下一路走来,家乡在同学们成长的时光中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从被誉为“离天堂最近的地方”的青藏高原,到有“牧民的天堂”美誉的内蒙古,再到“中国革命的摇篮”江西,不一样的风景,不一样的家乡文化,不一样的交流方式,才有了不一样的发展规划,最终形成了多彩的中国文化。唱响社会主旋律,传递正能量,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经济学院在路上。
服务进社区,温情暖寒冬
为了向社会展现当代大学生乐于助人、乐于奉献的精神风貌,将爱心的种子不断传递下去,,经济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特在寒假期间组织学院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让同学们充分利用假期时间,用实际行动传递正能量,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志愿活动。
许多同学回家之后积极参与到了志愿服务活动中,春运客站的服务区、各个酒店饭店的光盘行动地、敬老院的老人们左右或是山区留守妇女儿童的身旁,都能看到他们的影子。“一开始只是图个新鲜,好奇的劲儿过了之后就觉得挺苦挺累的,但越到后来越能感觉到大家正在接受我们,这个时候才是真正感受到了志愿服务的意义。”“志愿服务给人带来的快乐与我们平日里享受时的感觉是不同的,虽是无偿服务,却也会让人收获颇丰。它的意义就在于能够让志愿者在服务有需要的人的同时感觉到自己被他人认可,这样子的满足感是做其他事情无法取代的。”不少同学表示,以后还将参加此类活动。志愿服务结束,但爱心从未停歇。
深入下基层,实践出真知
学院积极鼓励青年学生利用寒假机会深入基层,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围绕社会经济改革和发展热点问题开展专题调研,形成高水平调研报告。
经院同学们注重专业理论知识的应用,围绕“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青春”大赛、全国及全省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等设计主题,上交了160份优质调研报告,为有关赛事和活动积累了经验,锻炼实践能力。结合实际应用,不少同学选择贴近生活的调研内容。“绿色GDP”、“三农”、“一带一路”……十九大的热门词汇出现在选题中。同学们表示,在调研活动中深入基层、多次实践,这不但促进了自己对于课本上知识的运用,自身的实践能力也有很大的提升;同时在调查的过程中切实的感受到了我们的国家社会的巨大变化。
“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须躬行”。在本次“拥抱新时代,青春建新功”寒假实践活动中,经院学子深入基层,积极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强号召群众、组织实践活动的能力,加深自身对十九大精神的理解,以更加坚定的信念,饱满的激情、昂扬的斗志去面对未来的挑战。(文/经济学院 程雪 编辑/姜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