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晚,法学院“理律杯”训练赛表演赛于法体楼模拟法庭如期举行。法学院本科生张祥语、雷泓荟、叶鸿韵、夏妹妹、李坷坷、何镓杰、李佳寰组建成“理律杯”法学院代表队参与了本次表演赛,法学院老师李忠民、陈宾、张怡超、喻玲担任法学院“理律杯”大赛参赛队伍的指导老师出席并指导了此次庭审活动。
经过激烈的竞争与精心的挑选,法学院选拔出7名同学组成法学院代表队。此次比赛得到了学院的大力支持,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全体队员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有条不紊地进行训练准备工作。备赛期间,带队老师与队员们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克服时间紧迫、经验不足等问题,深入分析案件事实与争论焦点,集中检索剖析大量相关法律文件,积极讨论。
表演赛中,法学院代表队7名同学分成两组先后进行口头答辩,李忠民老师担任审判长,陈宾老师、张怡超老师担任审判员。在喻玲老师的主持下,辩论赛正式开始。原被告双方代理人首先简明扼要地陈述了案件事实及其各自的代理意见。在质证环节中,原告代理人就表决权作为股东固有权能否被限制、认定公司收购行为违法的法律依据、公司收购资格条件及其认定标准等方面的内容对被告代理人接连发问,步步紧逼。被告代理人在严密思考,有力反驳的同时,立足于案件事实和法律规定,从限制表决权的法律依据、股权取得的条件到回避程序、连带赔偿责任的认定与承担多角度提出质询。双方代理人交叉询问,深入论证,针锋相对,互不相让,将比赛一次次推向高潮。评委点评一针见血,在指出辩手们不足之处之余,对辩论时的语速、姿态、口语表达、提问方式、说理释义等多方面提出建设性的指导意见,并督促辩手们及时调整诉讼请求、质询要点与辩论方向,理清基础法律知识,做好总结陈词工作。
“理律杯”全国高校模拟法庭比赛由赛事组委会主办,台湾理律文教基金会协办,于每年11月至12月在清华大学法学院举办。由资深律师、法官、政府官员以及高校教师组成模拟法庭评审,两队参赛队员模拟原被告双方的诉讼代理人,分为提交诉讼书状与口头答辩两个环节举行。比赛旨在促进法学院校之间的双向交流,提高法律专业学生处理实际法律事务的能力,为发现、培养出色的法律人才提供广阔的舞台。
迄今为止,法学院共参加了6届“理律杯”全国高校模拟法庭比赛。秉承着“平直高远”的院训,法学院一直致力于培养具有信敏廉毅素质的复合型实践型的卓越法律人才,积极参加组织各类模拟法庭活动,提升法苑学子的法律素养。预祝法学院代表队能在“理律杯”全国高校模拟法庭比赛中取得佳绩!(文/法学院 李星 编辑/姜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