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沐浴在温暖阳光下,微风拂面,似乎一切都很平静。时间的流驶,逐渐洗涤了旧迹,前段时间在网上闹得不可开交的沪县事件似乎也就此逐渐平息,甚至没有留下一点淡漠的悲哀。忘却的救世主就要降临了吧,然而我却觉得有谈谈的必要。
4月1日的晚上,四川省沪州市沪县的一名14岁中学生在学校结束了他还来不及绚烂的青春。当警方公布学生坠楼死亡后,在葬礼上,孩子背上的大片青紫却让这个结果变得讽刺。如今事实已经真相大白,我也不愿多谈。我只想客观地陈述这个事件带给我的感想。
首先就是谣言和价值观。这个事件一发生,就有传言指出,欺凌赵某的5名学生是官二代。于是,人们开始质疑、开始抨击,然而其探讨的对象不是校园欺凌现象,而是可能牵涉其中的“官二代们”。的确,近年来,官二代、富二代们仗势欺人的事件经常见诸于报端,给他们的整体形象降了分。但是就因为这些个别案例,我们的群众似乎就戴上了有色眼镜,觉得所有的官二代、富二代们都仗势欺人,用关系办事。仔细想想,这其实于我们经常嘲笑的“阿Q精神胜利法”有什么区别呢?“你比我有钱,比我有势,所以,你胡作非为,你的道德水平低下,并不比我高贵。”一个人这样想的时候,似乎让人觉得可笑,然而,当这种现象蔓延到了整个社会的时候,似乎就是这个社会的可悲了。我们不愿意承认别人比我们更加优秀,以为用道德就可以掩盖自己可笑的嫉妒心。究竟是什么让我们失去了客观评价他人的平常心?让我们开始由狂热的金钱崇拜,转向对他们的激烈抨击?我觉得这需要大家的深思。
其次,是在这次事件中所反映的政府舆论回应机制的不健全。在这个事件中,政府的一些行为的确让人觉得难以理解。例如,在案发后的第二天,政府就立刻宣布学生的死亡由高空坠落造成的,只字不提学生背上的大片青紫。当 “官二代”仗势欺人的谣言四起之时,政府只是惩治谣言,既不澄清细节,也不公布真相。本来,这只是一起简单的刑事案件,按照正常的流程一步步走下去,真相自然会水落石出,毫无争议。可是,政府不知出于何种目的,急于压下这件事情,结果却不尽人意。政府的隐瞒,最终给了谣言以可乘之机,由此可以看出政府对于舆论的回应机制有多么的不健全。
最后,就是这个事件中所发生的校园欺凌现象。不久前的两会上刚刚讨论校园暴力的立法问题,还不到一个月,就发生了这样的事件,实在让人难受。为什么校园暴力会发生?为什么屡禁不止?每每闹出让人惋惜的悲剧?在我看来,其一便是制度的缺失。长久以来,对于未成年人,法律总有着特殊的包容。不管发生了什么,拉过来教育一番,回家反省反省,事情就结束了。然而问题就此得到了解决吗?很多时候是没有的。人们总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当人们犯了错,却没有一个印象深刻的惩罚时,要他不再犯的可能微乎其微。其次,就是学校对于这类现象的“纵容”。并不是说这背后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只是国人习惯了家丑不可外扬,窃以为这样的事件不可闹大,大家私下协商协商就可以解决了。正是这两个原因,使得如今的校园暴力愈演愈烈。
事情已经结束,作为事件信息的被动接受者,我们无力再去改变什么,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从中总结和思考,不要让他的血白流。(文/会计学院 邹岸华 编辑/程志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