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未想过,在如今喧嚣急杂的现实生活中,我除了能在干净纯粹的书本当中,获得一些精神的熏陶之外,还有什么地方能过抚慰充实着我枯燥疲惫的内心。可是,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我无意点开《朗读者》这套综合频道后,我内心不禁充满着雀跃与庆幸。
不同于其它频道的娱乐化与繁闹感,《朗读者》犹如尘世着宁静纯粹优雅的“出水白莲”,委婉寂静地展示着它独特的精神魅力,盛而不艳,静而不无,清流般地洗涤着尘世的喧闹。我感觉到,它犹如诗中所说“在最美的时光,惊艳了岁月,暂停了时间”,在原本泥浊中细细地流出一股清泉,抚慰着我们曾麻木的心,它用爱、善、美、热情、希望、亲情、感恩化为春夜中绵绵细雨,润物无声,却滋润着早已饥渴的大众,传播着文化,打动着人心。
仍记得,董卿作为主持人时的独白:“人生, 始于‘遇见’,情长于‘陪伴’,陪伴是温暖人心的力量;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陪伴,是我能给你最好的礼物。一篇好文,一个好故事,一次真诚的分享,朗读,也是一种陪伴,不喧哗,自有声”。我之所以如此卖力写出这段原文是因为它包含着太多的真诚与爱意,这是一个需要陪伴的时代,朗读,这种陪伴,不喧哗,自有声,在听到最后那句时,我心里在默默盼望;愿朗读这种陪伴,能伴我一生。
最让我顿感心头一暖,爱如浓于身的阳光,是来自世界小姐张梓琳作为一位母亲对孩子的喜悦与期盼,与那浓浓的母爱,她朗读诗《愿你慢慢长大》,期盼道:“小布谷,愿你慢慢长大。愿你有好运气,如果没有,愿你在不幸中学会慈悲,愿你被很多人爱,如果没有,愿你在寂寞中学会宽容,愿你一生一世每天多可以睡到自然醒”,这话语中流露出作为母亲,是多么喜爱自己的孩子那份细腻与深情,作为母亲,天下女子都是那么惊人相似,都希望孩子健康成长,一生快乐无忧。她读出了多少母亲的心声,同时也让我有认识到有母爱的滋养是多么幸福,体会了母亲对我同样的深情。我记得那时我眼眶红着却又扬着嘴角,那是幸福的眼泪,暖暖的感觉。
更让我泣不成声的眼泪肆流的感动是来自郭小平为孩子们不当院长当校长时如父亲般的坚守,他十几年如一日将无助的孩子收养,供其生活,给其教育,既如父母,又如恩师。当他说:“孩子们飞累了就回来吧,我在这等着你”。一群五六岁的孩子们哭着奔向郭小平身边时,那是感恩的泪水在流淌,我相信,那份感动,那份爱的传递,不仅在郭小平老师与孩子们身上,也打动了在场的每个人,每个人眼中都噙满泪水,乃至夺眶而出,我也很久没有这么因深情而流泪,我想他精神的收获和满足,世上能有的人不多了,许多人不差钱,不差权,差的就是郭小平老师的精神的充实与幸福。我为有郭小平老师这样无私奉献而感慨与敬佩,更为孩子们感恩而欣慰,这不正是人文精神,道德大爱的诠释吗?
细细想来,中国的人文沃土是伴随着我们成长的,并且随着郭小平老师对孩子们的寄语荡漾开来,一句一句的期盼与寄予,饱含着太多的深情,他朗读《如果》献给孩子们,当他最后读到:“孩子,你成为了真正顶天立地之人时”。我不禁内心一震,作为青少年的我们,我们应该像《如果》中寄予的,有梦想,却不为其主宰,胸怀坦荡,忍辱负重,坚守意志,谦虚,修为如天下般博大,拥有属于自己的内心世界,从他的话中,我感受到了我应当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应以什么样的心态去看待世界和人生。我相信,伴随着长者的关怀,前方的路,或许艰险万分,但心我依旧,不改初衷!
《朗读者》中更让我敬佩的是翻译家许渊冲,我喜欢他对工作的热爱,他今年96岁的高龄,却每天工作到凌晨三四点,作为首位获“北极光”翻译奖的亚洲人,他如此努力,并许诺若能活到100岁,便将剩下的30本莎士比亚的著作翻译完,这是一种“自信人生二百年,当会当击水三千里”的热爱,我也感受到“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迈,老头子能在暮年之期都如此热爱工作,更何况我们新一辈的青少年呢?我们更能更要更应珍惜大好青春,避免荒废在无所事事上,学好知识本领,不负大学韶光。当许渊冲老先生谈到他因喜欢一个女同学翻译林徽因《别丢掉》时,他自己也笑了,我感觉原来名人也如此天真,性情,不禁微笑,真是可爱、可亲、又可敬!
品味着每位嘉宾朗读的诗,或许他们朗读并不专业,但他们用饱含着真情,寄托着心中想,心中思,他们读的并不仅仅是文字,更是真心,透过荧屏,我能感受到徐静蕾对已故奶奶无限的追念,我也相信如她期盼的,“人死了,天上变多了一颗星,给世上的人照个亮”的美好;我也开心于濮存晰因荣国威医生将他的腿治愈,使他重获新生的感恩,他朗读的是《星月大师》,那种淡淡的笔触,却饱含真情,他说:“没有他我也许一辈子不会入学读书,也许永远想不起助人的乐趣与意义”;我更感动于麦家不放弃与儿子的沟通,坚持给儿子青春的叛逆找到解救的执着,麦家在给致所有父亲和儿子写的信中读到“我爱你,我多想你成长路上吉星高照,为你遮挡风雨,但我不会这样做。因为我爱你”。他对儿子的理解与宽容,我从中感受到父爱的深沉;我最喜欢这句父母对子女的告白:“只要你是个正直的人,不管做什么行业,你都是我的好孩子”,它传达出的殷切与期盼就如我父母般,别无二致......
已经太久没这样被情打动,已经太没有过精神上的洗礼,聆听着《朗读者》,我仿佛能感受到那温润如玉的光在出现,那遥远而绕绕的味道,洗净尘世的不堪,盛放出精神的盛典!
《朗读者》带给我的,不仅是诗意与远方,更教会了我许多人生哲理,感受到人文精神的博大,它表达情感,传递爱意,少一份喧嚣,多一份静谧,能遇见《朗读者》,是有多幸运......
最后,我想用董卿说过的独白结束:从某种意义上说,世间一切,都是遇见。冷遇见暖,就有了雨;冬遇见春,有了岁月;天遇见地,有了永恒;人遇见人,有了生命。声音虽用来听,但一旦注入情感,就显得有分量,扣在心中的柔软,如同陪伴。我很想说:因为刚好遇见《朗读者》,注定要陪伴你我一生!(文/软通学院 杨慧宁 编辑/陈启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