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大学你们就轻松了!”高考前的班主任一直这样给我们灌着鸡汤,于是我心中很自然地就描绘了一副大学生活的完美画卷,然而我发现现实调皮地给我开了一个玩笑。事实上,每个周末我都是在忙碌与纠结中度过的,上了计算机二级课就和雅思课的时间冲突了,去上了雅思就没法参加部门例会,去了部门例会就来不及参加社团培训,去了部门培训那么第二课堂的讲座和活动就泡汤了……
其实会计学院开展第二课堂教育是为了活跃学生业余生活、填补学生的精神空白,并以第二课堂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改善和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是如果和综合测评、评优评先挂钩,就容易造成同学们功利性对待的现象。学院鼓励学生多多参加课外活动,这本身无可厚非,但强制规定一定要参加多少个活动,就多少让人觉得有点尴尬。毕竟每个人的实际情况不一样,能分配的时间也不同,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第二课堂的成绩的确有点严苛。
举一个例子,某一个同学在周末给自己安排了大量课程,自然就没有什么时间去参加第二课堂的活动。但为了满足“盖章”的要求,他不得不去一些根本就不感兴趣的活动,只是因为这些活动符合他的空闲时间,既浪费了时间又浪费了资源。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去听讲座的所谓“观众”坐在观众席上低头玩着手机。另一方面,真正想要吸收讲座精髓的同学只能全程站着参与。由此可见,第二课堂到目前为止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
因此,我想从如下几个方面提出几点建议。首先,举办讲座活动的时间要分散。各个大型活动的时间不要集中在某一两个月,尽量平均,这样有利于同学们合理分配时间,不至于在某一时间段极其忙碌。其次,每个同学的成绩考评要因人而异,不要统一标准,这样使得第二课堂更加公平合理。除此之外,提高讲座活动的质量是完善第二课堂的关键要素。唯有内在才是吸引观众的真正原因,提高活动的含金量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才能达到第二课堂的目的。
或许现在的第二课堂仍然还有很多的漏洞,但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一定会有改观,期待第二课堂未来更好的发展!(文/会计学院 张馨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