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挤,不要挤……”
“排好队再一个个来拿。”
2016年11月12日,在康宝莱·大学生迷你马拉松公益挑战赛得出最后一期荧光夜跑活动的现场,一个长头发女生在发放荧光头箍的纸箱后,努力维持着现场秩序。此时,暮色四合,炫彩剔透的荧光头箍如星光闪耀,引来同学们竞相挑选。
女生名叫吴怡晖,与现场大多数工作人员不同,这已是她陪伴迷马度过的第三年。
三年时光,将她从听从安排完成任务的小部委磨练成统筹全局的活动组织者。
“准备从很久以前就开始了”
今年的迷你马拉松第一期于10月23日开跑,但是吴怡晖的工作在此之前就早已开始。
“我们做这个活动,其实假期就商议好了。”九月份,接到中国高校传媒联盟举办迷马活动的通知后,吴怡晖所在的一品社随即递交了相关策划书,并于第一期活动前一周创建了两个QQ答疑群,吴怡晖也参与其中。
两个答疑群成员总数超过了1800人,迷马活动虽然是一周才一期,但答疑群上的提问确是每天都在闪现。经常打开手机QQ就看见群消息上鲜红的“99+”字样。
不同于线下硬性工作的具体定量,线上软性工作更具有不确定性。“只要大家看到了,就会回答一下。”随时报到的问题,无孔不入地挤占了答疑者们的生活缝隙。而且,其中许多问题是群公告中早已说明的或已经被回答过千万遍的。但吴怡晖依旧认为,不厌其烦地回复这些千篇一律的问题是有必要的,“如果大家问了之后没有人回答,他们就会对这个活动瞬间失去了兴趣。更了解,就更想参加。”
“ 虽然忙,但还是要过来。”
吴怡晖四期迷马活动,期期不落,都来到了现场。“我主要就是看看秩序,看看中途有没有出现什么问题。”她说。
因为来到现场比较早,发现发放荧光头箍的地方人手不够,吴怡晖就自己顶了上去。人群越聚越多,簇拥着纸箱,吴怡晖开始组织大家站成两排,依次领取。
“同学,你要什么颜色的呀?”
“其实我自己特别喜欢红色的发箍,但是和我今天穿的衣服不搭。”吴怡晖在极短的休息时间中把玩着一个发箍,对记者说道。
吴怡晖总是笑嘻嘻地帮助同学们挑选合适的发箍,许多同学都觉得这个学姐真是太亲切太可爱了,忍不住想和她多聊几句。
发完了头箍,吴怡晖又开始派发脸贴,还亲自帮同学选好贴的位置,帮他们贴在脸上。直到脸贴也发完了,不甘寂寞的她又开始充当摄影师,端起相机,记录现场精彩点滴。
现在已经大三的吴怡晖面临着巨大的学业压力,但在活动现场依旧生龙活虎,元气满满。在被问道忙碌的学业与迷马活动该如何兼顾时,她回答:“虽然忙,但是自己待的社团接了那么大的活动,还是要抽时间过来嘛。”
“有舍也有不舍”
有句歌词说,陪伴是长情的告白。吴怡晖陪伴了迷马三年,可这份告白也终有尾音。
荧光夜跑是本次迷马活动的收官之作,谈到即将结束的迷马,吴怡晖坦言,“这么大的活动,终于要结束了,松一口气。”为了本次迷马,从前期到后期她和其他社团成员都投入了巨大的精力,期期到场,看到本次迷马将以如此庞大的规模收尾,也终于如释重负。
但身为大三学生,她的迷马“陪跑”也将迎接终点。这期间,酸甜苦辣,五味杂陈,难以言述。
“ 舍还是不舍呢?有舍也有不舍,舍的就是各个部长都做得很好,尽心尽责,所以我特别放心之后把事情交给他们。不舍的就是以后毕业了,就很少能见到大家了。”
吴怡晖望着远方,若有所思的模样。她的眼中浮起淡淡的雾,雾里倒映着夜间斑斓的荧光。(文/一品社 徐玉倩 编辑/陈启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