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一朵花开的声音;看,一抹流星的绚烂;触碰,一世文豪的才情。我们的一生都在行走,或快,或慢,但永不停歇,就这样,蓦然回首,苏子才情凝成诗行,走进我的眼里、心里。漫漫人生,离离远道,行走在苏子的诗篇里,我领略着他的才气与柔情、豁达与潇洒,还有那一身无以言表的壮志豪情。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那年,她年芳十六,他正值十九的青春年华,两颗年轻的心靠近,挽成一个同心结。相敬如宾,相濡以沫,一对璧人幸福地生活了十年。二十七岁的王弗,走完了短暂的一生。她的离去,带走了苏轼的一世情。缱绻一份回忆,氤氲一抹柔情,于是,他作诗、作词,以寄托哀思。在妻子坟前,他心如刀割,眼前播放着一幕幕过往,通过朦胧的泪眼,他似乎看到了妻子如花的笑靥,那么温和,那么动人。伸手,飘散的幻影将苏轼拉回现实,铭心的痛苦再度袭来,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苏子的柔情让我震撼,亦让我感动。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轮圆月,独罩于夜空中,皎洁的光芒,在羁旅他乡的游子眼中,却落成了一地凄凉。离别,凄清,皓月当空,亲人千里,苏子心中燃起了对子由的深深思念,酒酣,尽兴,望那一轮孤月,他惆怅。回忆当初,家人团聚,多少柔情深深种。举杯畅饮,觥筹交错,手持月饼,共赏明月。多么温馨,多么悠然,然而此刻,却是孤身一人,独赏秋月,独酌无相亲。一行清泪,两处相思……但苏子毕竟是苏子,豁达如他,写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寄语。
苏子的相思令我怅惘,亦让我感怀。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北宋仁宗、神宗时,国力衰微,不断受到少数民族的侵扰,面对日渐衰退萧条的国家,苏子的一腔报国热情喷涌而出。借打猎之豪情,抒报国之壮志,借冯唐之典故,发报国之决心。两鬓斑白的苏轼走来了,他渴望为国出征,却报国无门。统治者的无能,给苏轼带来了不得志的愁苦一生,沉郁,忧愁,多么无奈,多么彷徨。彳亍在历史门前,我不忍看苏子的愤懑,却又为他的豪情撼动。
苏子的凌云壮志让我震惊,亦让我神往。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游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何其惬意,何其纵情。一派祥和的气氛中,如此宁静的生活让人留恋,于是,便有人发出“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感慨。诚然,安宁欢乐的生活是世人所追求的,却因短暂的生命而遗憾。可是在苏子心中,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如此乐观,如此豁达,与清风明月相伴,与友人吟诗作对,不叹时光太短,但求莫负韶光。风光无限好,有你相伴,已无怨!
苏子的乐观豁达让我折服,亦让我自愧不如。
款款深情,他不负妻子柔情,追思回忆,只羡鸳鸯不羡仙,柔情似水,清新自然。心心怀念,他不忘手足之情,酒兴正浓,忆起离别子由,亲情如酒,回味无穷。雄雄壮志,他不负自己凌云豪情,志在千里,愿做遣使冯唐,豪情如歌,余音绕梁。豁豁心胸,他不困于人生苦短,作伴清风,纵一苇之所如,豁然如剑,刺破阴霾。
回眸,苏子才情,我,触到了你……( 文/工商管理学院 刘嘉琪 编辑/匡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