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江西财经大学新闻网! 显示时间
    • 新闻网:727058217@qq.com

      新媒体:jcxinmeiti@126.com

校园广角

首页>>校园广角>>基层风采>>新闻列表

读大学,读什么?――致2015级新生

9月14日,我校在蛟桥园体育运动场举行了隆重的2015级新生入学典礼暨军训动员大会,标志着新生正式开始大学的生活。但是,对于刚刚跨进校门的大学生来说,既对大学十分陌生,又充满好奇、心情激荡;既对未来心驰神往,又心怀忐忑、茫然无措。是的,大学是什么?如何读大学?是每位新生必须尽早上好的第一堂课。作为党团老师,在这里给大家提三点建议,权作你们“读大学”的开篇序言吧。

第一,学读书。毫无疑问,大学是学习知识、创造知识、传播知识的殿堂,每位同学必须牢记,读书,是你在大学期间的首要职责、第一要务,没有什么比读书更重要的事情。其次,读什么书、如何读书,无论内容还是方法相对于中小学来讲,都需要各位进行较大的调整和改变,否则,读书可能会变得乏味而无益。关于“读什么书”,学习并掌握学校培养方案所规定各类基础课程、专业课程、选修课程,是前提和基础,是每个人必须完成的,且不说这是经过教育专家认证和长期教学实践检验而归纳出的教学安排,最直接的关联是,如果完不成,就拿不到毕业证或学位证。但仅仅把课堂学好是远远不够的,在大学还应当认真学好两方面的知识,一是文、史、哲某些方面的知识,你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实在对这方面没有兴趣的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选择)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进行阅读和思考。文、史、哲知识浩如烟海,即使早皓首穷经也不可能都阅读完,因而要浏览与研读相结合,对常识性的东西通读一遍、大致了解就可以了,但是对一些精典著作,则要进行深入的研读,才可能领悟其精髓。文、史、哲看上去不是什么实用的知识,但文、史、哲却是让我们的精神得以修养、智慧得以提升、视野得以开阔的途径和法宝。二是要着眼于未来职业发展规划或就业取向,深学和提升相关的知识,这里既然有基础性的知识,如外语、法律、计算机、文秘、写作等,也有专业方面的知识,如投资、证券、财务管理等。关于“如何读书”,由于大学的学习环境、老师授课方法、教学条件与中小学迥异,大学生如果不及时适应与调整就很可能“一步差则步步差”。我觉得你们首先是要由原先的被动学变为主动学,大学的学习环境很宽松,多数老师也不太严厉,平日有大把大把的自由时间,再也没有中小学时代特别是高考期间的超高强度的听课与做练习,以及教室窒息的紧张空气,这就需要学生从原来的“老师安排我学”或是“家长要求我学”转变为“我自己要求学”或“我自己愿意学”。你必须明白,在大学如果没学到东西,最大的吃亏者是你自己。其次要有质疑精神,不能仅仅延续中小学时代老师讲学生听、老师说学生记的传统,要从全盘接受老师的讲授,变为敢于向老师提出疑问,大胆表达自己与老师不同的见解,或是就自己不明白、不清楚、不理解的地方与老师进行探讨,这不仅能使学习变得更为生动,重要的是可以培养自己思考与探究的能力。

第二,学做事。“做事”是指动手的能力、行动的效率,如果说学习知识提升精神和文化层次,对么,学会做事则是你立足社会、安身立命的本事。对大多数大学生来说,之前主要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学习上面,而且目标及知识结构单一,即使考上不错的大学,用健全人格的标准来考量,也只能是瘸子。大学期间要学做哪些事呢?我觉得,一是要学会做家务。多数孩子从小到大,“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只要读书成绩好,就是好孩子,至于家务,基本是家长全包,致使多数孩子不会做饭、洗衣、打扫卫生等日常家务,只要家长不在身边,不但只能吃外卖或去饭店,而且家里的环境立马一团糟,所以,从现在开始,你们每个人先从洗自己的衣服开始,把自己的寝室料理得干净整洁,回家时跟着妈妈学做菜弄饭。二是要学以致用。各位是按照学科大类招进学校的,大二下学期将根据各自志愿划分专业,你们所学的专业知识最终是要运用到实践中去,所以在毕业走向社会之前,要尽量关注和训练自己的实际运用能力。实践能力的培训方式很多,包括每学年的“小学期”、利用寒暑假参与的各类实习、学生会及各类社团组织的校园“第二课堂”活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老师主持的横向课题研究、各类学科性竞赛等等,除了“小学期”是每个人必须参加的外,其他的活动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参加若干项,无论获得名次如何,只要经历了就必有收获。三是要训练与任何工作都相关联的一些基本技能,如公文写作能力(包括领导讲话稿、调研报告、工作总结等)、一般办公软件运用能力、演讲表达能力、待人接物能力等,这些能力往往被很多人忽视,但在实际工作中却非常实用,不仅能帮助你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在业务业务能力相当的前提下,得到领导重用和提拔的关键。

第三,学做人。俗话说,学会做事先学会做人,做人不仅重要,而且学问太深。实际上,人的一辈子都在学如何做人,尤其在中国这样一个注重人际关系的文化传统中,做人做不好,往往做了再多的事也前功尽弃。学做什么样的人?我认为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学会包容。各位无论是独生子女还是有兄弟姊妹,能够考上江财的都是家长与老师眼中的骄子,在成长过程中,赞誉声远超过批评声,这一方面让你们自信与骄傲,另一方面也让你们渐渐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对与错都以自己为标准,不太懂得换位思考,缺乏理解与包容。同学们来自五湖四海,汇集在一个班级或一个寝室,有着不同的成长经历、家庭环境、文化背景、兴趣爱好、性格特征,要让这个集体或团队成为和谐、友爱、互助的“家”,就需要每一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彼此尊重、谦让、关怀。其次,要学会爱。一提到“爱”,同学们可能立马想到是对父母的爱,然后想到的可能是爱情,我相信大家对这两种爱都是具备的,因为父母有养育之恩,不爱父母那是天理难容;而对爱情的向往,是随着身体的成熟而与生俱来的。但我这里要求大家学会的爱,更多的是指“博爱”、“大爱”,即:爱同学、爱老师、爱有缘相聚或相遇的所有人,爱动物、爱自然、爱社会。佛祖说,心中有佛,则人人是佛。同样,每个人如果心中有爱,则世界就充满了温情。三是要学会担当。同学们在成长的十几年中,从学校到学校,主要任务就是读书,基本不了解社会,也没有经历学校之外的挫折,容易遇到问题问父母,遇到困难绕道走。大学是让你们从学生转变为社会人的过程,必须要学会担当。表现在:当班级群体面临共同的任务时,不回避、不退缩、不推诿,积极地站出来,尽已所能地完成;当所在的群体发生重大失误或陷入困境之中时,不抱怨、不指责、不泄气,勇敢地站出来,协同并鼓励大家一道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四是要学会有同情心。在你们的身边、乃至在社会上有许许多多需要你们关心、帮助和温暖的人,他们有的家庭破碎,缺乏亲情;有的经济拮据,生活困苦;有的能力低下,自暴自弃;有的突遇灾难,倍受煎熬,等等。作为当代大学生,有责任、有义务,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伸出援助之手,奉献一片爱心。我始终认为,具有悲天悯人的情怀,是当代青年精神境界的重要特征。

同学们,大学期间你们要学习的知识、培养的素质很多,我无法在这里一一陈述,需要你们在日后的学习与生活中不断地探索、思考和追求。但最后我还想提醒大家,我们学校每年都有200多个、工商学院也有十个左右学生是不能正常毕业的,今天在座的各位都对未来怀揣着梦想与期待,谁也不会想像自己在四年之后、会是那十几个中的之一,但是,你们之中又确有因为慵懒、因为懈怠、因为放弃,当身边的同学意气风发的走向社会时,却只能独自黯然神伤。所以,我要告诫在座的各位:在大学,可以轻松,但不可以放任,以至任意逃学、整日玩乐、不思进取;可以恋爱,但不可以滥情,以至视恋爱为泡妞,终日沉浸在如胶似漆、耳厮鬓磨之中;可以玩游戏,但不可以沉溺网络,以至生活紊乱、离群索居、形容枯槁。

      同学们,大学对你们每个人是一视同仁,同样的校园、教室、老师、图书馆、实验室,但培养的结果却不尽相同。你希望自己成长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路在脚下!(文/工商管理学院党委书记 熊绍辉   编辑/匡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