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江西财经大学新闻网! 显示时间
    • 新闻网:727058217@qq.com

      新媒体:jcxinmeiti@126.com

校园广角

首页>>校园广角>>基层风采>>新闻列表

论中国民族企业的外资收购命运

    虽然距“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已远,但有关消费者的话题热度永不会褪。

    身为国际经贸学院的一名学生,我最近对外资收购案产生了极大的兴趣。94年联合利华收购“中华”牙膏和“美加净”牙膏案,03年吉列收购南孚案,08年强生收购大宝案,09年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案,11年飞利浦收购奔腾案等表明,中国的民族企业在一次又一次地被外资收购。而之所以外资企业愿意收购中国民营企业,一是这些企业在国内已有成熟的生产产业链与市场渠道,二是本身拥有的成本优势。

    对中国民营企业来说,其自身实力并不足以与外资企业比肩,甚至竞争优势也不明显,相比而言,选择出售当前资产转而投向房地产等暴利行业无疑是条很好的出路。而对外资企业而言,并购中国本土企业不仅打开了通向中国市场的大门,同时也消除了一个正在成熟壮大的竞争对手。何况在目前的中国市场,企业普遍缺乏自主品牌意识,一个成熟的中国自主品牌一旦被“侵吞”,其后果往往是沦为外资企业敛财的工具,如“中华”、“大宝”等中国人已经接受并视为“国货”的品牌;甚至大部分的品牌已在激烈的市场角逐中沦为牺牲品。像海尔、联想这类能够走出国内,有能力到国外收购其他外国品牌的中国企业是中国市场真正需要而又缺少的。

    抵制外资谈何容易,如若中国企业自身不强大起来,纵使消费者满腔爱国热血也是空。而振兴中国企业,担在吾身!(文/国贸学院  孙颖 编辑/匡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