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3月5号我们迎来第53个“学雷锋日”。一直以来经济学院为发扬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立足岗位艰苦奋斗的敬业精神,积极对接社会需求,探索志愿服务新途径,鼓励当代大学生走出校园、贴近群众、服务社会,以弘扬雷锋精神、浓郁学雷锋氛围为己任,致力打造形式多样、与时俱进的雷锋志愿活动,让雷锋精神的种子播撒遍地,成为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江财经院好组织:弘扬雷锋精神,践行志愿服务
江西财经大学和然根与芽联合经济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组成“和然·鲨勿尽”小组,以“和谐自然,勿让鲨鱼消失殆尽”为宣传主题,在南昌各地打响了护鲨宣传的持久战:拜访南昌市各大高校开设护鲨讲座,在中小学课堂上表演护鲨话剧,向社区居民宣传护鲨意义、普及护鲨知识,开展迷你马拉松和骑行签名护鲨行动,依靠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传播护鲨正能量……一系列创新独特的志愿服务活动不仅引起了人们的强烈反响,更彰显了大学生学习落实雷锋精神的毅力与决心。
自1997年起,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就将“爱”的种子深植于安义县的一隅,与安义东阳希望小学建立了长期的爱心助学关系。在二十年的爱心路上,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汇聚小力量、形成大氛围,通过开展一系列爱心牵手活动,为希望小学的学子们撑起了一片温暖的天空。二十年来,经济学院通过一封封倡议书,让爱心接力传递成“情”;通过一笔笔捐款,让涓涓细流汇聚成“情”;通过一次次支教,让知识责任常留于心;通过一次次文艺联欢,让交换空间互动生“情”。经济学院全体上下,在奉献爱心的同时,因“爱”生“情”,不断从四面八方汇聚“爱”的暖流,不断将志愿服务的精神薪火传递,不断推陈出新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为希望小学的孩子们张开新的羽翼,助他们圆梦未来。
经济学院姚子云同学经过严格训练与反复学习后,在校史馆担任讲解员,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热情大方地为来宾们讲解校园历史文化,小到学院优秀校友大到学校建设历程,他都一一耐心讲解。服务的周到与细致,谈吐的自然与大方,受到来宾们的一致好评,被大家誉为 “金牌讲解”。
多年以来,经济学院始终坚持积极开展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广泛传播志愿者文化,努力把健康有益、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做大做强,广泛拓展志愿服务领域。同时倡议大家时刻将雷锋精神牢记于心,付诸行动,弘扬雷锋精神,争做文明学生,让校园“人人学雷锋、天天有雷锋、时时有雷锋”。
江财经院好老师: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雷锋曾经说过,一个人的作用就像一家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就有一批这样的老师,他们秉承着“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忠于职守,勤勉敬业,像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为经院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一直以来,经济学院积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将当前开展的学雷锋主题活动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为学院营造了“弘德尚学,尊师重教,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氛围。
在扎实学生学习基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方面,经济学院紧紧把握人才培养中心工作,积极培养出一大批工作负责、术业结合的老师。经济学院12级创新实验班班主任黄文华老师便是其中代表。针对“实验班”特殊性,他不仅善于在学生课堂上解惑,悉心为学生收集考研资料和最新考研动态,结合自己丰富经验为大家提供合理的考研规划建议,更在学生日常生活中坚持定期到寝室查访,积极了解跟进每个学生的思想动态。在考研的路上,他陪着12级创新实验班的同学们一步步踏实坚定地走着,帮助一个又一个同学完成考研梦想。
在提高学生将课堂知识能动运用于现实社会的能力方面,经济学院鼓励老师开展丰富实践调研活动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努力推进“全面育人”。自2008年以来,经济学院国民经济管理系肖璐老师带领“发展经济学”第三课堂调查队深入南昌市湾里区上堡村,调查当地留守老人的生活状况,连续8年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积极开展社会调查。目前肖璐老师已带领三十多支队伍赴江西各地调研,并和当地村民建立了良好的感情,实实在在培养了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其指导学生的参赛作品“赣傩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现状调研——以南丰跳傩为例”荣获第十三届“挑战杯”江西赛区哲学社科类作品本科组二等奖。
在保障毕业生就业方面,经济学院上下密切配合,通过务实跟进就业信息,广泛构建社会联系,推出细致就业服务为学生解决“后顾之忧”。作为学院就业工作“发动机”的一颗螺丝钉,郭勇老师带领学院就业部,耐心细致整理就业情况资料,实时关注并更新学院就业情况,为学院提供详细的毕业生就业信息,在汇聚联络校友情感的同时,最大限度整合校友资源、强化校友服务,促进母校与校友共同发展。在学院老师兢兢业业的工作下,经济学院连续三年被评为“就业先进集体”。
一批批像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的经院老师们,在其作岗位上尽职尽责、发挥积极作用,在这个温暖的雷锋三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雷锋同志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这有助于学院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强化服务意识,不断提高教师为人师表、敬业爱生的职业道德修养,助推学院发展,实现有影响有特色的高水平经济学院建设目标。(文/经济学院记者团 喻晶 编辑/姜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