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下午,由深圳市女财经工作者协会举办的“相约鹏城,爱心传递”分享会在深圳市五洲宾馆召开,我校党委副书记蒋金法受邀出席并代表高校做分享交流。
蒋金法代表我校感谢深圳市女财经工作者协会的厚爱,高度赞许协会实施“百名计划”取得的显著成效。他还特别感谢财政部驻江西省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原党组书记、监察专员、现中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严淑琴校友,经她推荐,我校有幸成为“百名计划”的第一站。
“爱心联千里,资助成人美”,协会自2014年成立至今,协会会长、深圳市政协常委、财政部驻深圳市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原党组书记、监察专员朱彦,常务副会长陈平、邓香花,名誉副会长周玉洁、孙桂华、朱爱云、李渭华、肖幼美,副会长周亚琳,理事孙玲芳、王岚,名誉理事郑晓红,监事李瑾,秘书长杨敏,副秘书长傅杰,名誉会员段翔明、鲁云海、诸立乔、罗君美,会员黄美智、田红、陈用冬等多位爱心人士,持续一对一资助我校四批共计31位财经类贫困女大学生,为她们提供在校期间的学费和生活费,精心组织了多期“金菁夏令营”以拓展学生能力,为学生创造高端实习机会,进行点对点高质量的就业帮扶等,使她们在人生道路上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分享中,蒋金法肯定了协会具有极其鲜明特色的资助工作新模式。一是从“大水漫灌”到“精心滴灌”式资助模式。协会会长朱彦,常务副会长邓香花,副会长周玉洁、孙桂华、朱爱云,秘书长杨敏,副秘书长傅杰,协会理事孙玲芳、郑晓红,秘书处梁玉婵等同志都在百忙之中多次来我校考察每个受助学生的情况,召开座谈会,与学生一对一访谈。是点对点的家访,这大大提高了资助效果,尤其是朱会长亲自带队冒酷暑走访贫困学生家庭的情景,我们至今还记忆犹新。事实上,这几年,我校开展学校和学院领导利用寒假和暑假深入贫困学生家中探访,也是吸取了这个很好的做法。
二是变“保障型资助”为“发展型资助”的新模式。学生资助最终目的在于帮助受助学生顺利成长成才,使他们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和进步的机会。传统保障型资助工作着力于经济上困难帮扶,发展型资助着力于提升能力、创造公平。不仅需要物质上帮助学生,更需要精神上培育学生、能力上锻炼学生,即保障型向发展型资助育人转变。协会2016至2018年连续三年组织金菁爱心夏令营活动,给我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我校坚持立德树人,将育人作为资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集经济资助、心理引导和能力扶助于一体的发展型资助理念,也是我们学校资助工作的思路。学校未来将致力于把“扶贫”与“扶志”结合,坚持经济资助与心理激励、能力拓展并重,激发学生感恩与追求卓越的意识,全面推进资助育人工作。
三是“教育扶助”的女性视角。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进教育精准脱贫,重点帮助贫困人口子女接受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让每一个孩子都对自己有信心、对未来有希望。深圳市女财经工作者协会特别从女性角度,通过对女大学生进行扶助,帮助她们良性就业,这样先可以告别困难,走向富裕发展之路,帮助整个家庭脱贫致富。
蒋金法说到,协会所体现出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深深的影响了江财一代又一代江财学子,这也是我校高度重视、积极配合协会各种活动安排的力量源泉。我们要将协会这种强烈的社会使命感与责任感融入到学校的办学当中,去影响、感化甚至改变更多江财学子的命运!蒋金法语重心长地说:“当代大学生最珍贵的品质应该是独立,坚强,善良,这与协会‘服务、交流、仁爱、共赢’的宗旨与理念不谋而合。江西财经大学将一如既往地积极支持配合协会的活动,加深双方交流合作,造福更多的贫困学子”。
随后,蒋金法代表我校向协会及各爱心人士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无私善举再次表达了崇高的敬意与感谢,并赠授锦旗,祝愿协会的爱心之举薪火相传,祝愿协会越来越好!
接下来,分别是爱心资助人和受助学生的分享交流。爱心人士代表毕马威中国副主席、华南区首席合伙人施展芳,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常务副总经理、首席财务官、集团总精算师姚波,香港女会计师协会有限公司创会会长罗君美,顺丰控股集团财务有限公司董事长黄美智资助人先后参与分享交流。在受助同学分享后,朱彦会长总结了“百名计划”项目实施情况,并表示: 百名计划虽然圆满完成了,但爱心活动不会结束,资助育人的行动,我们一直在路上!
雨果说过,人生是花,爱是花蜜。我们的学生在人生最美好的年华,得到各位协会会员爱的浇灌,是学生们的幸运。希望受助学生未来要以各位爱心人士为榜样,永不放弃,追求卓越,并以拳拳爱心回报社会,让协会大爱之花撒满深圳热土。
据悉,此次分享会由深圳市女财经工作者协会组织,深圳市市委、市政协、市妇女联合会领导及深圳财税、金融、法律、经济、商界等领域杰出代表参加。财政部驻江西省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原党组书记、监察专员、现中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严淑琴校友作为特邀嘉宾出席并分享交流。深圳市女财经工作者协会是由在深圳工作的财税、金融�等领域女性自愿结成的专业性、地方性和非营利性社会组织,秉承“服务、交流、仁爱、共赢”的宗旨,自2014年启动了“资助100名贫困女大学生”五年计划,截至2017年12月底,共资助101名贫困女大学生,提前一年圆满完成助学活动,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图文/黄应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