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江西财经大学新闻网! 显示时间
    • 新闻网:727058217@qq.com

      新媒体:jcxinmeiti@126.com

江财要闻

首页>>江财要闻>>江财新闻>>新闻列表

【95周年 学院风采】软件与物联网工程学院

【编者按】江西财经大学以建设基础厚实、特色鲜明、人民满意、国际知名的高水平财经类大学为目标,高度重视学院发展。在江西财经大学即将迎来复校40周年(建校95周年)之际,学校推出“95年江财 学院风采”专栏,在江财主页、新闻网等宣传载体、全方位展示各学院的办学特色、标志性成果、近年来成就和未来发展规划,打造“学院名片”,在全校营造浓郁喜庆的校庆氛围,激励江财人凝心聚力,共创一流,共筑“百年名校”江财梦。

一、机构设置:江西财经大学软件与物联网工程学院(用友软件学院)成立于2002年6月,现有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电子工程、通信工程和物联网工程等五个本科专业,软件工程、教育技术学2个学术型硕士点,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型硕士点。

二、师资力量:学院现有教职工65人,其中教师55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有35人,占比达64%,25%的教师有出国进修经历。在校本科生、研究生人数1650余人。

三、人才培养:人才培养卓有成效。我院成功获批“卓越工程师”项目支持。学院下属的“ERP实验中心”和“电工电子实验中心”为江西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院积极推行开门办学,目前与芬兰奥卢大学、瑞典达拉那大学、英国埃塞克斯大学、台湾长荣大学等高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学院与境外高校在学生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进行了诸多实质性的合作。学院每年有数十人赴境外读研或者交换学习。2015年,我院获教育部批准举办江西财经大学首个中外合作办学本科项目(软件工程专业)。我院学生在ERP创业设计、ACM国际程序设计、电子设计、嵌入式系统设计、手机软件设计等全国及省级大赛中多次获奖。在教育部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中,我院学生作品连续3年代表我校参加全国展出。2015年,在第十届“华为杯”全国研究生电子设计大赛中,我院学生荣获全国一等奖。本科毕业生的考研录取率名列全校前茅,且大部分录取高校是985和有影响力的211高校。学院毕业生就业率居全省同类专业之首,就业质量好。

四、科学研究:科研精品层出不穷。江西省电能存储与转换重点实验室落户学院并已顺利通过省科技厅验收。学院组建了数据处理与商务智能、可信软件理论与技术、软件决策与决策管理、财经信息服务与工程、教育技术等五个科研团队,新型电子信息材料科研创新团队获准立项校级创新团队, 并已顺利通过学校验收。近年来,我院教师在《Information Sciences》、《IEEE Trans. Neural Network》、《 Journal of Crystal Growth》、《Journal of The Electrochemical Society》 、《中国科学》、《计算机学报》、《电子与信息学报》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多篇论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余项,国防项目1项,江西省科技落地计划3项,企业横向项目多项; 获得江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多项成果顺利实现产业化或者技术转让。

五、学生工作:学生工作成绩斐然。学院坚持以文化建设贯穿团学工作的始终,形成了学院独特的创新文化、励志文化、干部团队文化、活动文化;以人才培养作为团学工作的目标,围绕课堂抓学风,围绕竞赛促学风,围绕专业搞活动,全面服务学生成才成长;以服务社会实现团学工作的拓展,积极发挥团学工作的社会服务功能,提高团学活动的公益性,扩大学院学生影响力。

学院通过高位嫁接、内请外聘、名师授课,优化本科生人才培养模式,加快学科建设,不断提升科研档次,走教研结合之路,将学院建设成为“在江西有优势、在华东有特色,在全国有影响”的一流软件学院,打造成新型软、硬件人才教育基地。

2014年,经过反复调研、论证和完善,学院实事求是地提出“创新改变学院”的改革发展思路,全面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系统化创新工程,其主要内涵是:

院训:厚德、明志、博学、创新。

发展目标:建设高效率的项目牵引式网络学习型工程学院。

治理理念:以人为本、效率优先、激励创新、服务社会。

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具有“经济思维、管理素养和创新精神”的“国际化、精英化、资格化、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人才培养模式:用以致学、以赛促学,问题导向、开放考核,激励思维创新与工程实现。

全面推进教学改革:知识传递将主要通过网络学习与在线辅导完成;课堂成为问题沟通、思想碰撞、项目训练和工程实现的场所;知识记忆主导型传统考核方式将被知识思考和问题主导型全程考核与开放评价模式替代;讲座、比赛、交流、社会服务等成为人才培养综合评价的重要组成。